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现实基础、主要问题与实现路径

被引:73
作者
陆益龙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乡村社会; 治理创新; 现实基础; 问题; 实现路径;
D O I
10.14119/j.cnki.zgxb.2015.05.014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乡村社会治理有两个基本内涵,即乡村社会秩序和乡村社会发展。准确把握和理解"大流动"形成的乡村空巢社会、后税费时代的新农村建设、后乡土中国的"法礼秩序"三个主要现实基础,以及乡村治理面临的内生发展乏力、精英流失、有限参与、共识削弱、发展与矛盾相悖五大问题,对城镇化背景下更好地治理乡村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实现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当下需要重点变革城乡二元框架下的乡村治理体制、单一化与行政化的治理机制、一元化的治理结构、有限民主的治理过程以及行政性的治理手段。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并不等同于制度和技术创新,亦非提供统一的理想化治理模式。创新不宜仅限于顶层设计,为中基层开放实践创新的空间更为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流动与瓦解.[M].张玉林;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  
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M].刘彦随; 等著.科学出版社.2011,
[3]  
华北村治.[M].(美) 李怀印; 著.中华书局.2008,
[4]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美)诺思(North;D.C.)著;陈郁等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
[5]   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其社会影响——来自皖东T村的经验 [J].
陆益龙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 29 (01) :104-111
[6]   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 [J].
陆益龙 .
社会科学研究, 2015, (01) :116-123
[7]   社会治理: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及其意义 [J].
陈成文 ;
赵杏梓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 43 (05) :11-18
[8]   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J].
王浦劬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3) :11-17
[9]   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的社会治理 [J].
张康之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4, 28 (02) :2-13
[10]   从农民的社会心态看乡村社会的发展态势——基于“千人百村”调查 [J].
陆益龙 .
探索与争鸣, 2013, (10) :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