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被引:35
作者
白永秀
刘盼
机构
[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人工智能; 智能劳动; 人机融合;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20.06.003
中图分类号
F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 F014.2 [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0201 ;
摘要
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创新的结果,是包含高科技含量的生产力范畴,它使社会生产力基础产生变化。智能化因素渗透在生产力各要素中并带来人机关系的变化,使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呈现出新的特点。人的劳动表现为智力劳动力提供的富有创造性的智能劳动,劳动资料因基于大数据的应用而具有智能化、系统化、无形化的特征,劳动对象更具可开发性、可拓展性、可培育性。智能化机器体系加剧"机器排挤人"的同时产生了"人-机"的重新分工,并使人机融合趋势加强。人的智能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并呈现出新特点,智能劳动发挥了价值创造的集合效应,产出的是劳动密度大、能量强的知识型产品,且突出了"人-机"融合增值的价值部分。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智能机器人与劳动力市场研究新进展 [J].
王春超 ;
丁琪芯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9, (02) :178-188
[2]   新科技革命与劳动者阶层分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读 [J].
刘伟杰 ;
周绍东 .
财经科学, 2018, (10) :49-59
[3]   剩余价值理论框架下关于人工智能普遍发展与应用的分析 [J].
王阁 .
甘肃理论学刊, 2018, (01) :65-69
[4]   智能时代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 [J].
鲁品越 .
思想理论教育, 2017, (11) :10-16
[5]   人工智能、智能经济与智能劳动价值——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考 [J].
何玉长 ;
宗素娟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7, (10) :36-43+107
[6]   社会主义劳动力再生产及劳动价值创造与分享——理论、证据与政策 [J].
张平 ;
郭冠清 .
经济研究, 2016, 51 (08) :17-27+85
[7]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智能化 [J].
贾根良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6) :87-106+206
[8]   知识积累与劳动力资本化:一个基础理论模型 [J].
任洲鸿 .
经济评论, 2013, (04) :13-19+46
[9]   知识产品价值的形成与垄断价格 [J].
刘诗白 .
社会科学研究, 2005, (03) :36-42
[10]   如何深化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J].
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价值论”课题组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2, (04) :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