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路径选择

被引:21
作者
任保平 [1 ]
宋雪纯 [2 ]
机构
[1] 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院
[2]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新经济发展; 反熵值法; 战略选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自从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概念在美国提出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民需求的转变,受信息与产业革命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开始通过发展新经济探索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再次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源泉。新经济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这"四新"特征为中国新经济的顺利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创新化经济、信息化经济、产业新模式化经济、绿色化经济四个方面构建中国新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反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通过加权合成的方式对2004—2018年各分项指标以及中国新经济发展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分析,分析了制约新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加快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深层变革,培养新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加快我国新经济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新经济发展测评及其耦合协调性研究 [J].
张雪玲 ;
陆秋夏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5 (05) :14-20
[2]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其路径选择 [J].
李梦欣 ;
任保平 .
财经科学, 2019, (05) :26-40
[3]   新时代、新动能、新经济——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解析 [J].
师博 ;
张冰瑶 .
上海经济研究, 2018, (05) :25-33
[4]   新经济与规制改革 [J].
戚聿东 ;
李颖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3) :5-23
[5]   “新经济”的核心内涵及其统计测度评析 [J].
陈维涛 .
南京社会科学, 2017, (11) :23-30
[6]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新经济发展 [J].
李文军 .
经济纵横, 2017, (06) :38-45
[7]   加快构建我国新经济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美国新经济指数对我国的启示 [J].
陈曦 ;
王中华 .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7, (03) :112-115
[8]   经济新常态下对中国“新经济”的考察研究 [J].
汪连杰 .
求实, 2017, (05) :34-43
[9]   中国开创“新经济”——从缩小“数字鸿沟”到收获“数字红利” [J].
胡鞍钢 ;
王蔚 ;
周绍杰 ;
鲁钰锋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3) :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