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经济发展测评及其耦合协调性研究

被引:6
作者
张雪玲
陆秋夏
机构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新经济; 测评体系; 反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
D O I
10.13954/j.cnki.hduss.2019.05.003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文章基于新经济的内涵特征,从新要素、新载体和新模式三个维度甄选26个指标构建新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平方和比重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采用反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加权综合得到2007-2016年中国新经济发展总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速达到18.7%。进一步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发现三个维度间的耦合协调度也呈提升之势,其中2012年是一个转折年,由前期失调转为协调。随协调程度的提升,中国新经济进入新一轮提速发展阶段,但支撑新经济发展的新要素发展仍然处于滞后状态。因此,当前强化新要素的培育及新知识和新技术的积累及推广应用,是壮大并持续释放新动能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国际新经济测度研究进展及对中国的借鉴 [J].
张美慧 .
经济学家, 2017, (11) :47-55
[2]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新经济发展 [J].
李文军 .
经济纵横, 2017, (06) :38-45
[3]   中国省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分析——兼论三系统耦合公式及其扩展形式 [J].
姜磊 ;
柏玲 ;
吴玉鸣 .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05) :788-799
[4]   经济新常态下对中国“新经济”的考察研究 [J].
汪连杰 .
求实, 2017, (05) :34-43
[5]   中国开创“新经济”——从缩小“数字鸿沟”到收获“数字红利” [J].
胡鞍钢 ;
王蔚 ;
周绍杰 ;
鲁钰锋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3) :4-13+2
[6]   《2012年美国新经济指数》报告述评 [J].
魏喜武 ;
薛霞 .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3, (12) :13-19
[7]   基于反熵权法的智能电网评价 [J].
张海瑞 ;
韩冬 ;
刘玉娇 ;
宋依群 ;
严正 ;
孙强 ;
张义斌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2, 40 (11) :24-29
[8]   新经济: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J].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新经济发展战略课题组 ;
刘鹤 ;
王长胜 ;
杨学山 ;
秦海 ;
李红升 ;
王春颖 ;
吕传俊 ;
秦海菁 ;
于施洋 ;
芦艳荣 ;
胡明 ;
高世楫 ;
黄鹰 .
求是, 2001, (05) :27-31
[9]   以新经济作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 [J].
韩德宗 .
浙江社会科学, 2001, (01) :51-53
[10]   对美国“新经济”的考察与研究 [J].
刘树成 ;
李实 .
经济研究, 2000, (08) :3-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