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技术的京郊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过程响应

被引:8
作者
王计平 [1 ]
岳德鹏 [1 ]
刘永兵 [2 ]
李海龙 [1 ]
黄月艳 [3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
[3]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 景观过程; 生态响应;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7.s2.050
中图分类号
Q149 [生态学其他分支学科];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3期TM影像(19891、996、2005)进行解译判读,获取北京西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同时应用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分析1989—2005年间区域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6年来耕地、沙荒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明显减少,而城市及建筑用地和林地的面积在连续增加;各景观组分间的转移过程频繁,其中耕地斑块向城市及建筑用地斑块的转移数量最大,沙荒地向林地的转变最为明显;1989—1996年间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率较1996—2005年间的大,变化集中表现在西北城郊过渡区域;各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形状趋于简单,景观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呈现增加趋势,而优势度指数在逐渐减小;城市及建筑用地的不断扩张,林地景观平均斑块面积持续减小,并呈现破碎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过程响应.要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生态功能的良性发挥,须注重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74 / 1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J].
彭建 ;
蒋依依 ;
李正国 ;
张小飞 ;
李卫锋 ;
岳隽 ;
不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5, (03) :304-309
[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与动向 [J].
于兴修 ;
杨桂山 ;
王瑶 .
地理科学, 2004, (05) :627-633
[3]   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王军 ;
孟庆华 ;
赵文武 .
第四纪研究, 2003, (03) :247-255
[4]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分析测算模型 [J].
刘盛和 ;
何书金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5) :533-540
[5]   近10年中国土地利用格局及其演变 [J].
王思远 ;
张增祥 ;
周全斌 ;
王长有 ;
刘纪远 .
地理学报, 2002, (05) :523-530
[6]   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J].
刘彦随 ;
陈百明 .
地理研究, 2002, (03) :324-330
[7]   城市边缘区景观变化与人为影响的空间分异研究 [J].
陈浮 ;
葛小平 ;
陈刚 ;
彭补拙 .
地理科学, 2001, (03) :210-216
[8]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 [J].
史培军 ;
袁艺 ;
陈晋 .
生态学报, 2001, (07) :1041-1049+1217
[9]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混合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J].
何春阳 ;
陈晋 ;
陈云浩 ;
史培军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3) :255-262
[10]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J].
李平 ;
李秀彬 ;
刘学军 .
地理研究, 2001, (02) :12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