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视角的二三产业空间非一体化研究——来自长三角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被引:63
作者
陈国亮
唐根年
机构
[1]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 空间非一体化;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6.08.006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2 ; 120202 ;
摘要
近年来,西方国家和中国相继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克服了物理时空约束,使得二三产业互动发展呈现出与工业经济时代完全迥异的模式。文章从城市群视角构建了"互联网驱动—需求生态圈—制造生态圈—服务生态圈"累积循环机制这一新型的二三产业互动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1994—2014年长三角地区地级市和县级市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在互联网驱动下,二三产业因争夺重叠性资源而出现"挤出效应",形成了空间非一体化发展,空间结构从工业经济时代的"中心—外围"向互联网时代的空间匀质性转变;总体上,互联网能促进二三产业空间非一体化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后作用尤为明显,但这种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部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更适合空间一体化发展,而且二三产业空间非一体化的空间边界从工业经济时代的80—200公里向互联网时代的边界模糊化转变;在地理租金、连接租金和网络租金三种力量的交替作用下,二三产业空间非一体化先后经历了空间分异、空间自选择和空间网络化发展三个阶段,目前长三角地区正处于空间自选择向空间网络化发展的过渡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92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互联网+”跨界经营:创造性破坏视角 [J].
赵振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10) :146-160
[2]   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 [J].
黄群慧 ;
贺俊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06) :5-17
[3]   信息化密度、信息基础设施与企业出口绩效——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J].
李坤望 ;
邵文波 ;
王永进 .
管理世界, 2015, (04) :52-65
[4]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基于贸易成本的研究 [J].
谭洪波 .
世界经济, 2015, 38 (03) :171-192
[5]   产业融合与制造业服务化:基于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多案例研究 [J].
黄群慧 ;
霍景东 .
财贸经济, 2015, (02) :136-147
[6]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创造视角 [J].
罗珉 ;
李亮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01) :95-107
[7]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 [J].
李海舰 ;
田跃新 ;
李文杰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10) :135-146
[8]   互联网经济下企业价值网络创新研究 [J].
程立茹 .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9) :82-94
[9]   成本上升、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基于全国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 [J].
杨亚平 ;
周泳宏 .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7) :147-159
[10]   中国城市群功能分工测度与分析 [J].
赵勇 ;
白永秀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11) :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