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FM网络的中国耕地压力综合分区

被引:17
作者
孙强
王乐
蔡运龙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土地科学中心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SOFM人工神经网络; 因子分析; GIS; 耕地; 分区; 中国;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08.097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903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从资源禀赋和资源需求的角度,综合考虑粮食安全、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对耕地资源的压力,建立了一套耕地资源压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归一化的指标数据经过因子分析处理后,基于SOF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无监督分类,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行中国耕地压力综合分区。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利用压力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东、中、西的区域差异,在SOFM网络分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综合性、相对一致性、区域共轭性、行政单元完整性等区划原则将全国分成4个耕地压力地带、25个耕地压力区,从而建立起中国耕地压力综合分区体系,并用GIS显示其空间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625 / 6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耕地压力指数时空规律分析 [J].
朱红波 ;
张安录 .
资源科学, 2007, (02) :104-108
[2]   中国耕地资源区域变化态势分析 [J].
邵晓梅 ;
谢俊奇 .
资源科学, 2007, (01) :36-42
[3]   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 [J].
蔡运龙 ;
霍雅勤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84-1092
[4]   我国耕地利用压力区域差异的RBF模型判定 [J].
李春华 ;
李宁 ;
史培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5) :67-71
[5]   中国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对策 [J].
赵其国 ;
周生路 ;
吴绍华 ;
任奎 .
土壤学报, 2006, (04) :662-672
[6]   中国耕地变化驱动力分区研究 [J].
刘旭华 ;
王劲峰 ;
刘明亮 ;
孟斌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11) :1087-1095
[7]   中国耕地问题的症结与治本之策 [J].
蔡运龙 ;
俞奉庆 .
中国土地科学, 2004, (03) :13-17
[8]   ASTER数据的自组织神经网络分类研究 [J].
哈斯巴干 ;
马建文 ;
李启青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3) :345-350
[10]   基于比较优势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划 [J].
许学工 ;
后立胜 ;
林辉平 .
地理学报, 2002, (04) :45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