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影子银行宏观审慎监管:现实挑战与框架改进

被引:19
作者
李鹏
机构
[1]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评估; MPA;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9.11.011
中图分类号
F832.3 [金融组织、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与银行内部部门和其他金融机构交叉融合,变身为"银行的影子",部分替代银行信用中介职能,形成了独有的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当前,现有的影子银行微观审慎监管已经难以应对其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挑战。因此,亟需对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进行改进,强化对影子银行的宏观审慎监管。具体而言,在空间维度上,加强影子银行风险事前监管,扩大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范围,限制共同风险敞口;在时间维度上,完善逆周期资本工具,强化流动性监管。同时,影子银行宏观审慎监管需在监管主体、监管目标、监管工具和监管信息等方面与微观审慎监管密切协调配合,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效力。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31]   中国影子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影响与应对 [J].
李建军 ;
薛莹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 31 (08) :117-130
[32]   美国影子银行监管改革:从宏观到微观 [J].
郑联盛 .
银行家, 2014, (04) :67-69
[33]   论我国金融业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研究的基本框架 [J].
彭建刚 ;
吕志华 .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2, 33 (01) :2-7
[34]   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危机下的银行监管启示 [J].
巴曙松 ;
王璟怡 ;
杜婧 .
国际金融研究, 2010, (05) :83-89
[35]   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 [J].
李妍 .
金融研究, 2009, (08) :52-60
[36]   “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 [J].
易宪容 .
江海学刊, 2009, (03) :70-7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