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僵尸企业能够长期生存

被引:80
作者
王万珺 [1 ]
刘小玄 [2 ]
机构
[1]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僵尸企业; 识别标准; 国有企业; 现金流; 生产率;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8.10.004
中图分类号
F27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针对企业能够通过外部不断输血而维持生存的特点,本文采用实际利润法和偿债能力法(使用现金流与流动负债之比)识别僵尸企业。研究发现,1999—2013年僵尸企业的资本占比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僵尸状态趋于扩大化。针对中国的僵尸企业反反复复出现的状况,本文着重从长期视角来研究僵尸企业,力图消除各种短期生存周期和经济波动的影响,把决定企业僵尸状态的市场因素与非市场因素(或制度因素)加以区分。本文还从企业生产率的角度考察僵尸企业,这通常是决定企业发展可持续性的决定因素。通过对十年以上存续期企业的考察和分析发现,国有企业的数量中有38.17%属于长期保持不变的僵尸企业,明显高于其他所有制的占比。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所有可能影响长期僵尸企业状态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比较了不同制度下市场因素的不同影响作用和效果,发现对非僵尸企业产生显著影响的市场因素,如生产率指数和市场风险指数,对僵尸企业则没有影响效果;同时,相关的制度和调控政策对于加重僵尸企业状态产生直接的作用。因此,本文证实了中国僵尸企业长期存在的"非市场化"的制度性根源。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僵尸企业的投资挤出效应: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J].
谭语嫣 ;
谭之博 ;
黄益平 ;
胡永泰 .
经济研究, 2017, 52 (05) :175-188
[2]   中国僵尸企业的分布特征与分类处置 [J].
黄少卿 ;
陈彦 .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03) :24-43
[3]   比较优势与僵尸企业: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研究 [J].
申广军 .
管理世界, 2016, (12) :13-24+187
[4]   我国处置“僵尸企业”的进展、困境及对策 [J].
邓洲 .
经济纵横, 2016, (09) :19-24
[5]   我国僵尸企业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J].
聂辉华 ;
江艇 ;
张雨潇 ;
方明月 .
宏观经济管理, 2016, (09) :63-68+88
[6]   我国企业债务的结构性问题 [J].
钟宁桦 ;
刘志阔 ;
何嘉鑫 ;
苏楚林 .
经济研究, 2016, 51 (07) :102-117
[7]   中国僵尸企业的数量测度及特征分析 [J].
朱鹤 ;
何帆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1 (04) :116-126
[8]   僵尸企业的处置策略 [J].
何帆 ;
朱鹤 .
中国金融, 2016, (13) :25-27
[9]   僵尸企业的识别与应对 [J].
何帆 ;
朱鹤 .
中国金融, 2016, (05) :20-22
[10]   公司持有现金行为的理论与证据:争论和进展 [J].
于泽 ;
杜安然 ;
钱智俊 .
经济学动态, 2014, (04) :14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