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僵尸企业的分布特征与分类处置

被引:181
作者
黄少卿
陈彦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僵尸企业; 识别方法; 分布特征; 分类处置; 简易破产程序;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7.03.002
中图分类号
F27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基于一种综合方法,本文对中国工业企业和上市公司中存在的僵尸企业予以识别。结果表明,2001—2007年工业企业中僵尸企业数量占比为10.1%—19.7%,2000—2015年上市公司中僵尸企业数量占比为12.1%—26.0%。中国工业企业中的僵尸企业具有以下分布特征:总体上,数量和资产规模占比与经济周期存在相关性;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数量和资产规模占比皆为最低,西部地区数量占比最高,东北地区资产规模占比最高;分行业看,政府垄断定价和国有企业为主的行业数量占比较高;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中僵尸企业数量和资产规模占比始终最高。进一步,本文根据资产负债率水平对僵尸企业加以分类,把那些应进入破产程序、将剩余控制权转移给债权人的企业,与股东可以继续掌握剩余控制权的企业区别开来,这一分类有助于对僵尸企业进行差别化处置。本文认为,僵尸企业现象既是由于政府补贴的"滋润效应",同样不容忽视的可能还有破产成本过高导致的"阻碍效应"。处置僵尸企业,除了改善公司治理、推动股东采取改组董事会或经理层以及资产重组等,本文还建议修改《企业破产法》以纳入简易破产程序,并且各级政府要严格财经纪律,防止僵尸企业继续增加对生产要素的占用并恶化整体经济生产率。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43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僵尸企业及其认定——基于钢铁业上市公司的探索性研究 [J].
张栋 ;
谢志华 ;
王靖雯 .
中国工业经济, 2016, (11) :90-107
[2]   我国僵尸企业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J].
聂辉华 ;
江艇 ;
张雨潇 ;
方明月 .
宏观经济管理, 2016, (09) :63-68+88
[3]   中国僵尸企业的数量测度及特征分析 [J].
朱鹤 ;
何帆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1 (04) :116-126
[4]   “僵尸企业”诱因与处置方略 [J].
朱舜楠 ;
陈琛 .
改革, 2016, (03) :110-119
[5]   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 [J].
任曙明 ;
吕镯 .
管理世界, 2014, (11) :10-23+187
[6]   中国《破产法》实施三年的实证分析──立法预期与司法实践的差距及其解决路径 [J].
李曙光 ;
王佐发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1, (02) :58-79+159
[7]   政治联系、寻租与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有效性 [J].
余明桂 ;
回雅甫 ;
潘红波 .
经济研究, 2010, 45 (03) :65-77
[8]   中国上市公司年报重述分析:1999~2007 [J].
魏志华 ;
李常青 ;
王毅辉 .
证券市场导报, 2009, (06) :31-38
[9]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实施效果的实证分析 [J].
冯芸 ;
刘艳琴 .
财经研究, 2009, 35 (01) :133-143
[10]   析简易破产程序的设立 [J].
周洪生 ;
冯鹏玉 .
法学, 2004, (11) :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