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能分离论”的解构与他物权体系的再构成——一种解释论的视角

被引:21
作者
李国强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权能分离论”; 相对所有权; 他物权; 解释论;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0.01.006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虽然"权能分离论"因受时代的局限而具有诸多缺陷,但却因其内在规定性而能够实现制度上的超越。"权能分离论"的内在规定性表现在就物权客体所包含的某方面的利益而设定权利,即被所谓"权能"掩盖的利益支配性质。近代以来的物权立法都坚持严格的物权法定主义,没有为新型物权预留生长空间。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管立法者是否愿意,新的物权都在不断产生,因此,应以解释论来扩张他物权体系的适用范围,以便他物权体系能够容纳非典型物权。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德国物权法.[M].(德)鲍尔(Baur);(德)施蒂尔纳(Sturner)著;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04,
[2]  
物权二元结构论.[M].孟勤国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3]  
财产权构造的基础分析.[M].梅夏英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4]  
衡平法初论.[M].沈达明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5]  
制度经济学.[M].(美)康芒斯(Commons;J.R.)著;于树生译;.商务印书馆.1962,
[6]   地役权概念的体系性解读 [J].
朱广新 .
法学研究, 2007, (04) :24-41
[7]   司法推理中应用的基本法律概念(上) [J].
W·N·赫菲尔德 ;
陈端洪 .
环球法律评论, 2007, (03) :114-120
[10]   从实物本位到价值本位——对物权客体的历史考察和法理分析 [J].
高富平 .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3, (05) :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