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荒漠化几个理论问题的初步探讨

被引:26
作者
张宏
慈龙骏
孙保平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
关键词
荒漠化; 评价指标; 发生机制; 复杂性;
D O I
10.13249/j.cnki.sgs.1999.05.012
中图分类号
P931 [地貌学(地形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讨论了荒漠化的概念和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及发生机制等问题。认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中的荒漠化定义揭示了各类型荒漠化的共同本质,是较为科学和适用的定义。荒漠化评价指标的“基准”、荒漠化气候类型及评价的空间尺度是建立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荒漠化的发生机制是荒漠化理论的核心,它涉及到荒漠化的反馈关系、荒漠化的非平衡过程及荒漠化与土地系统复杂性的关系。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是荒漠化的驱动因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46 / 4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荒漠化发生机理与防治对策 [J].
慈龙骏 .
第四纪研究, 1998, (02) :97-107
[2]   湿润地区的荒漠化 [J].
崔书红 .
第四纪研究, 1998, (02) :173-181
[3]   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概念、成因与防治 [J].
朱震达 .
第四纪研究, 1998, (02) :145-155
[4]   现代荒漠化过程中人为影响的系统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现代荒漠化过程为例 [J].
刘爱民 ;
慈龙骏 .
自然资源学报, 1997, (03) :16-23
[5]   中国荒漠化气候类型划分与潜在发生范围的确定 [J].
慈龙骏 ;
吴波 .
中国沙漠, 1997, (02) :3-7
[6]   中国南方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J].
朱震达 ;
崔书红 .
中国沙漠, 1996, (04) :4-10
[7]   荒漠化:国际研究热点与我国的研究战略——献给“六·一七”——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J].
陈广庭 ;
董治宝 ;
严平 .
大自然探索, 1996, (03) :2-6
[8]  
草原地带沙漠化环境的特征及其治理的途径——以内蒙乌兰察布草原为例[J]. 朱震达,刘恕,肖龙山.中国沙漠. 1981(00)
[9]  
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与防治途径[M]. 科学出版社 , 董光荣等著, 1993
[10]  
The appearance and disappearance of major vegetational assemblages: Long-term vegetational dynamics in eastern North America[J] . Thompson Webb.Vegetatio . 198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