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荒漠化气候类型划分与潜在发生范围的确定

被引:92
作者
慈龙骏
吴波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关键词
荒漠化,公约,Thornthwaite方法,可能蒸散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41.73 [沙漠区];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有关规定,运用Thornthwaite计算可能蒸散量的方法作出了第一张中国荒漠化气候类型分布图,首次确定了中国荒漠化的潜在发生范围。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潜在发生范围约3317032.2km2,占国土面积的34.6%,分布于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70个县(市、旗)。其中亚湿润干旱区总面积为751161.9km2,占国土面积的7.8%;半干旱区总面积为1139214.2km2,占国土面积的11.9%;干旱区总面积为1426656.1km2,占国土面积的14.9%。
引用
收藏
页码:3 / 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全球变化对我国荒漠化的影响 [J].
慈龙骏 .
自然资源学报, 1994, (04) :289-303
[2]   植被的PE(可能蒸散)指标与植被-气候分类(二)——几种主要方法与PEP程序介绍 [J].
张新时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89, (03) :197-207
[3]  
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沙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沙漠化的公约[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1994
[4]  
中国气候[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张家诚, 1985
[5]  
中国气候[M]. 科学出版社 , 朱炳海著,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