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景观斑块结构对沙漠化过程影响分析

被引:15
作者
常学礼
鲁春霞
高玉葆
曹艳英
机构
[1]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系 天津
[4] 山东烟台
[5] 北京
[6] 天津
关键词
景观; 斑块结构; 沙漠化; 关联分析; PCA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采用 RS和 GIS技术对科尔沁沙地景观斑块结构对沙漠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选择固定沙丘斑块、农田斑块和景观中总斑块的数量、平均面积和平均斑块形状等九个因子 ,分别采用单因子关联分析和多因子 PCA分析 ,揭示了科尔沁沙地斑块结构对沙漠化过程的影响。单因子的分析表明 ,固定沙地斑块数 (SN )和平均斑块面积 (SA)、农田斑块数 (CN)和总斑块数 (TN)与沙漠化程度 (DG)的关联程度极为显著 (在 0 .0 1水平上 ) ,关联系数 >0 .92 1。各因子与沙漠化程度之间存在回归关系 ,其中上述 4个因子与沙漠化程度的关系比较密切 ,呈线性回归关系 ,相关系数变化在 0 .90 2~ 0 .991之间 ,相互之间有较高的置信度。PCA的分析表明 ,不同类型斑块数量对沙漠化景观的影响最大 ,其所代表的影响方向 (PC1轴 )占所有分析因子贡献率的5 3.3% ;不同类型斑块形状对沙漠化景观的影响次之 ,其所代表的影响方向 (PC2轴 )占所有分析因子贡献率的 2 7.5 %。从不同斑块类型对沙漠化的影响特点来看 ,固定沙丘斑块对沙漠化的发生、发展起正向的影响作用 ,斑块的各种指数 (SN、SA和 SF)与沙漠化的关系都为正关联。农田斑块对沙漠化的影响作用则较复杂 ,其中斑块数量 (CN )与沙漠化的关系为正关联 ,而平均斑块面积 (CA)和平均形状指数
引用
收藏
页码:1237 / 124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区域沙漠化研究中的沙漠化数量表征 [J].
常学礼 ;
高玉葆 .
中国沙漠, 2003, (02) :8-12
[2]   景观生态学在荒漠化监测与评价中应用的初步研究——以青海沙珠玉地区为例 [J].
李锋 ;
孙司衡 .
生态学报, 2001, (03) :481-485
[3]   毛乌素沙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J].
吴波 ;
慈龙骏 .
生态学报, 2001, (02) :191-196
[4]   中国沙漠化研究的进展 [J].
王涛 ;
赵哈林 ;
肖洪浪 .
中国沙漠, 1999, (04) :3-15
[5]   生态脆弱带的尺度与等级特征 [J].
常学礼 ;
赵爱芬 ;
李胜功 .
中国沙漠, 1999, (02) :20-24
[6]   区域风沙蚀积量和蚀积强度初步研究——以晋陕蒙接壤区为例 [J].
刘连友 .
地理学报, 1999, (01) :61-64+66-70
[7]   科尔沁沙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J].
常学礼 ;
邬建国 .
生态学报, 1998, (03) :3-5
[8]   生态空间理论与景观异质性 [J].
肖笃宁 ;
布仁仓 ;
李秀珍 .
生态学报, 1997, (05) :3-11
[9]   全球变化对我国荒漠化的影响 [J].
慈龙骏 .
自然资源学报, 1994, (04) :289-303
[10]  
科尔沁沙地风沙环境与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刘新民等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