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被引:193
作者
常学礼
邬建国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命科学系
关键词
景观,斑块,格局,过程,分维数,修改分维数,景观多样性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用修改分维数、分维数和景观多样性指数方法,对科尔沁沙地不同沙漠化土地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划分的人工固沙区、围封保护区和流动沙丘区三种沙地景观类型中,人工固沙区景观空间格局最复杂,修改分维数Dm为1.5476;其次为围封保护区Dm为1.4975;流动沙丘景观格局最简单Dm为1.4205。在沙漠化发展过程中(从保护区景观到流沙区景观)Dm减少,景观格局趋向简单;在沙漠化逆转过程中(从流沙区景观到人工固沙区景观)Dm增大,景观格局趋向复杂。在不同的景观类型中,斑块格局因受不同的作用过程影响变化规律各异。在人工固沙区,由于人工固沙措施为主的作用过程的影响,斑块类型从固定沙丘(a)、半固定沙丘(b)、半流动沙丘(c)到流动沙丘(d),格局多样性逐渐趋向复杂(D和Dm依次增加);在围封保护区,由于受季节性放牧、樵采和植被自然恢复等过程的多重作用影响,斑块类型a和d的空间结构最为复杂,斑块修改分维数分别为1.4663和1.4435。此外,从本项研究所用的三种格局分析方法的结果来看,修改分维数Dm比分维数D和景观多样性指数H能更好地描述景观和斑块的空间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3 / 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差不嘎蒿在科尔沁沙地草场植被中的作用 [J].
常学礼,赵学勇,李胜功,韩天宝 .
中国沙漠, 1996, (01) :27-31
[2]   科尔沁沙地草场植物组成及生物量动态的研究 [J].
常学礼,李胜功 ;
不详 .
草业科学 , 1994, (06) :48-51
[3]   数学模型与自然保护科学 [J].
邬建国 .
应用生态学报, 1992, (03) :286-288
[4]   内蒙古奈曼旗沙漠化草地封育及其利用 [J].
张伟 .
草业科学, 1991, (01) :38-40
[5]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的沙漠化及其整治问题——以哲里木盟奈曼旗为例 [J].
王康富 ;
蒋瑾 .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87, (03) :6-11
[6]  
中国的沙漠化及其治理[M]. 科学出版社 , 朱震达等著, 1989
[7]  
中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过程及其治理区划[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朱震达,刘恕编著,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