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意表达与政府信用建设:基于系列网络事件的分析

被引:7
作者
沈毅 [1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
[2]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民意; 政府信用; “行政吸纳政治”;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13.06.015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50302 ;
摘要
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使得"公民社会"的预期大增,近年来的一系列网络民意表达事件似乎也说明其的确促进了政府信用问题的改善与建设。但究其根源而言,网络民意对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有效约束,主要是构成了高层政府及至中央政府考察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的快捷信息通道,从而成为高层乃至中央问责于地方或部门的重要信息源。由此,网络民意表达虽然有着公共参与的积极因素,但在根本上构成的是对既有体制的有效补充,这也暗含着中国特色的"行政吸纳政治"的运行逻辑。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1, (10) :67-85
[2]   “7·23”动车事故网络舆情分析 [J].
张展 .
现代职业安全, 2011, (09) :26-28
[3]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J].
王金水 .
中国行政管理, 2011, (05) :74-77
[4]   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 [J].
曹正汉 .
社会学研究, 2011, 25 (01) :1-40+243
[5]   网络群体事件传播机制及应对策略 [J].
林凌 .
学海, 2010, (05) :19-24
[6]   网络公民社会的崛起——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 [J].
刘学民 .
政治学研究, 2010, (04) :83-90
[7]   网络空间的社会文化意涵——从比较社会学的视角看社会文化的冲撞 [J].
沈毅 .
浙江学刊, 2010, (02) :184-190
[8]   “躲猫猫”的惨剧、闹剧与正剧 [J].
尹鸿伟 .
南风窗, 2009, (06) :18-20
[9]  
华南虎照:一场放任的“危机”.[J].韩永;.中国新闻周刊.2008, 48
[10]  
一起刑事案件如何演变为群体性事件? 探寻暴力之源.[J].钱真;.中国新闻周刊.2008,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