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漏损、银行歧视与商业信用

被引:7
作者
蔡吉甫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关键词
金融漏损; 银行歧视; 商业信用; 非正规转移;
D O I
10.13762/j.cnki.cjlc.2013.03.009
中图分类号
F832.4 [信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利用商业信用再分配的基本原理,从金融漏损和信贷歧视的视角系统研究了银行借款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体制内的国有企业在正规金融市场上获得的银行贷款并未完全转化为产出,其中一部分则是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发生了漏损。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金融漏损效应在盈利能力低的国有企业表现得更明显。而正规金融市场上的信贷配给和所有制歧视迫使民营企业使用了更多的基于隐性契约关系的商业信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银行信贷风险 [J].
胡援成 ;
张文君 .
财经论丛, 2012, (03) :59-65
[2]   融资约束抑或代理冲突? 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动因研究 [J].
蔡吉甫 .
财经论丛, 2012, (03) :86-91
[4]   金融发展、商业信用与产品市场竞争 [J].
余明桂 ;
潘红波 .
管理世界, 2010, (08) :117-129
[5]   金融漏损、效率修正与“反哺效应”——中国转轨经济金融低效率与经济高增长研究的新视角 [J].
安强身 .
财经研究, 2008, (04) :4-15
[6]   中国私营企业银行贷款的经验研究 [J].
白重恩 ;
路江涌 ;
陶志刚 .
经济学(季刊), 2005, (02) :605-622
[7]   商业信用研究综述 [J].
刘民权 ;
徐忠 ;
赵英涛 .
世界经济, 2004, (01) :66-77+80
[8]   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J].
卢峰 ;
姚洋 .
中国社会科学, 2004, (01) :42-55+206
[9]  
经济增长中的金融效率[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辛念军, 2006
[10]  
Institutions, ownership, and finance: the determinants of profit reinvestment among Chinese firms[J] . Robert Cull,Lixin Colin Xu.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