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佃农的经营性质与收益比较

被引:28
作者
龙登高
彭波
机构
[1]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佃农经营; 剩余索取权; 雇农; 收入比较; 资源配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9 [中国农业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佃农为地主而劳动,其性质类似于雇农,所获报酬也与雇农工资相当,这一成说使经济解释与历史认识陷入误区。实际上,近世中国佃农已经具有较大的独立生产性质,通过人格化与市场化的渠道将家庭的、地主的、市场的不同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创造财富,形成多样化的农场形态。佃农支配剩余索取权,在不确定性中获取企业家才能报酬与风险收益,其对土地与农场投入的未来收益可以通过交易变现。凡此种种,雇农都与之无缘。地权交易与租佃制度之下生产要素流转、选择与配置所推动的经济效率和土地产出,是佃农经营与小农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地权交易与生产要素组合:1650—1950 [J].
龙登高 .
经济研究, 2009, 44 (02) :146-156
[2]   清代中期苏松地区的地租与房租 [J].
李伯重 .
中华文史论丛, 2008, (01) :243-252+390
[3]   富裕佃农:英国现代化的最早领头羊 [J].
侯建新 .
史学集刊, 2006, (04) :42-50
[5]   18世纪前后清代农家生活消费的研究 [J].
张研 .
古今农业, 2005, (04) :80-90
[6]   苏南土地改革中的富农问题 [J].
莫宏伟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3) :30-35+66
[7]   试论地主的主导力 [J].
赵冈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3, (02) :1-6
[8]   市场网络或企业组织:明清纺织业经营形式的制度选择 [J].
龙登高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1, (04) :81-91
[9]   历史上农地经营方式的选择 [J].
赵冈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0, (02) :26-32
[10]   近代华北平原地租形态研究——近代华北平原租佃关系探索之一 [J].
史建云 .
近代史研究, 1997, (03) :16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