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棱镜时代的国际网络治理——从美国拟移交对ICANN的监管权谈起

被引:8
作者
崔聪聪
机构
[1] 北京邮电大学法律系
关键词
网络安全; 信息主权; 网络空间国际秩序; 相对安全观; 国际网络治理;
D O I
10.16494/j.cnki.1002-3933.2014.08.011
中图分类号
D91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美国已建立起一整套涵盖网络空间战略、法律、军事和技术保障的网络防控体系。美国对ICANN的监管权的移交不会导致其丧失对互联网的实际控制权。自上而下的方法不是互联网国际治理的最优解决方案,互联网治理需要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美国提出的"多利益相关方模式"是其单边主义以及先发制人战略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是对主权国家信息主权的不当溶蚀。为建立和平与公正的网络空间国际秩序,应设立网络安全与发展委员会,并将其纳入到联合国框架。互联网的国际治理应遵循主权平等原则和相对安全观,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信息安全立法的宏观分析与制度设计探究 [J].
崔聪聪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5 (01) :96-100
[2]   美国网络空间先发制人战略的构建及其影响 [J].
蔡翠红 .
国际问题研究, 2014, (01) :40-53
[3]   论国家安全审查措施在WTO中的可诉性 [J].
黄志瑾 .
河北法学, 2013, 31 (12) :121-128
[4]   第37届ICANN会议:加强对网络安全的关注 [J].
纪玉春 ;
杜跃进 .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10, (04) :22-23
[5]   互联网背景下国家信息主权问题研究 [J].
任明艳 .
河北法学, 2007, (06) :71-74+94
[6]   美国单边主义:传统、历史与现实的透视 [J].
王联合 .
国际观察, 2006, (05) :49-55
[7]   论公共管理中的社会利益 [J].
陈庆云 ;
刘小康 ;
曾军荣 .
中国行政管理, 2005, (09) :32-35
[9]   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论及概念诠释 [J].
范进学 .
法学论坛, 2005, (01) :15-19
[10]  
互联网治理走向依旧不明[N]. 洪延青.人民日报. 2014 (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