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结构、领导力与产业扶贫绩效

被引:18
作者
于滨铜 [1 ]
王志刚 [1 ]
朱佳 [1 ]
侯云潇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2]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深度贫困地区; 领导力; 产业扶贫; 援助结构; 贫困陷阱;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21.06.002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302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层扶贫干部作为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实践抓手,其领导能力对建设绩效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援助结构视角分析了扶贫干部领导力在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建设和扶贫绩效中发挥的作用。通过构建区域经济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理论分析了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陷阱"和有效率的空间S型援助结构,剖析了领导力对扶贫绩效的贡献效应和作用机制,并基于连片特困地区3省27县125家随机抽样合作社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入与资金援助相互嵌入的援助结构和改善深度贫困地区人力资本的领导力扶贫在中国减贫实践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扶贫干部领导力对产业扶贫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贫困程度越深,其促进效应越大;领导力对产业扶贫的贡献效应存在着以市场开发、产业学习和行业合作为主的中间行为机制;在贫困地区发展早期,对人力资本援助改善的投入率应高于资金援助的投入率,否则容易陷入"福利陷阱";发展中期反之,否则容易陷入"内卷化"陷阱。本文论证了中国驻村干部制度在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建设中的制度贡献,从制度改善和援助结构角度为实现"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发展思路,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制度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4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资本下沉”赋能“资源释放”:第一书记带动贫困村脱贫的行动逻辑与高效机制 [J].
杨晓婷 ;
陆镜名 ;
刘奕辰 ;
于滨铜 .
中国农村观察, 2020, (06) :49-67
[2]   “先锋”与“后盾”:个体资本、单位层级与第一书记贫困治理绩效——基于陕甘宁深度贫困地区72个贫困村的实证分析 [J].
倪大钊 ;
徐志毅 ;
钟超 ;
宫钰 .
公共管理学报, 2020, 17 (04) :126-139+174
[3]   中国减贫战略转型及其面临的挑战 [J].
汪晨 ;
万广华 ;
吴万宗 .
中国工业经济, 2020, (01) :5-23
[4]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驻村“第一书记”:名实分离与治理路径 [J].
张国磊 ;
詹国辉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 (05) :25-32
[5]   互联网普及与城乡收入差距:理论与实证 [J].
程名望 ;
张家平 .
中国农村经济, 2019, (02) :19-41
[6]   中国工业化的经济逻辑:从重工业优先到比较优势战略 [J].
邓宏图 ;
徐宝亮 ;
邹洋 .
经济研究, 2018, 53 (11) :17-31
[7]   第一书记、公共领导力与村庄集体行动——基于CIRS“百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J].
舒全峰 ;
苏毅清 ;
张明慧 ;
王亚华 .
公共管理学报, 2018, 15 (03) :51-65+156
[8]   村治实验: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样态及逻辑 [J].
马华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5) :136-159+207
[9]   合作社理事长的商业冒险精神与社员的风险规避诉求——以北京市门头沟区AF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 [J].
曲承乐 ;
任大鹏 .
中国农村观察, 2018, (01) :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