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2016版)的基点和技术方法进展

被引:136
作者
樊杰 [1 ,2 ,3 ]
周侃 [1 ,2 ]
王亚飞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预警; 技术流程; 评价体系; 主体功能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本文探讨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机制的设计基点,阐释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承载能力评价和预警的基本概念,创建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的理论模型,并制定了2016版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的技术流程、评价体系、集成方法与类型划分等技术要点,为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全面试行提供技术参考。研究表明:增长极限论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的理论基础;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分别开展陆域评价和海域评价,二者均包括基础评价和专项评价两部分,基础评价采用统一指标体系对所有县级行政区进行全覆盖评价,专项评价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选取特征指标对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进行评价;采取"短板效应"原理确定资源环境超载、临界超载和不超载3种类型,结合资源环境耗损过程评价划分红色(极重警)、橙色(重警)、黄色(中警)、蓝色(轻警)和绿色(无警)5个预警等级,通过陆海统筹校验确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三类五级"评价方案。
引用
收藏
页码:266 / 27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J].
陆大道 .
地理科学, 2015, 35 (10) :1207-1219
[2]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15, 70 (02) :186-201
[3]   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2014版)学术思路与总体技术流程 [J].
樊杰 ;
王亚飞 ;
汤青 ;
周侃 .
地理科学, 2015, 35 (01) :1-10
[4]   人文—经济地理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学科价值与学术创新 [J].
樊杰 ;
周侃 ;
孙威 ;
陈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2) :147-160
[5]   生态文明建设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创新与应用实践 [J].
樊杰 ;
周侃 ;
陈东 .
经济地理, 2013, 33 (01) :1-8
[6]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兴起与作用 [J].
陆大道 ;
樊杰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 27 (03) :290-300+319
[7]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影响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J].
夏军 ;
刘春蓁 ;
任国玉 .
地球科学进展, 2011, 26 (01) :1-12
[8]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07, (04) :339-350
[9]   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 [J].
毛汉英 ;
余丹林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4) :549-555
[10]  
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研究[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王浩等,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