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被引:374
作者
:
张明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明楷
机构
: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来源
:
政治与法律
|
2016年
/ 02期
关键词
: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正犯化;
独立性;
处罚范围;
处罚程度;
D O I
:
10.15984/j.cnki.1005-9512.2016.02.001
中图分类号
: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
030104 ;
摘要
:
我国《刑法》第287条之二所规定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并不是帮助犯的正犯化,只是帮助犯的量刑规则;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成立,以正犯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不法行为为前提,故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设立也不表明《刑法》第287条之二对帮助犯采取了共犯独立性说;《刑法》第287条之二第1款将"情节严重"作为成立条件,为限制中立的帮助行为的处罚范围提供了法律依据,对网络服务商作为业务行为所实施的中立的帮助行为,原则上不能以该罪论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设立,也没有加重帮助犯的处罚程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 / 1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刑事立法的法教义学反思——基于《刑法修正案(九)》的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车浩
.
法学,
2015,
(10)
:3
-16
[2]
谈《刑法修正案(九)》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J].
胡云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胡云腾
.
中国审判,
2015,
(20)
:16
-23
[3]
共同犯罪的认定方法
[J].
张明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2014,
36
(03)
:3
-25
[4]
论犯罪构造的逻辑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
;
徐凌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法学院
德国波恩大学法学院
徐凌波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蔡桂生
.
中外法学,
2014,
26
(01)
:198
-208
[5]
加重构成与量刑规则的区分
[J].
张明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明楷
.
清华法学,
2011,
5
(01)
:7
-15
[6]
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两种涵义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何庆仁
.
法学研究,
2004,
(05)
:45
-57
[7]
论教唆犯的未遂──兼议新刑法第29条第2款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秉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魏东
.
法学家,
1999,
(03)
:28
-39
[8]
论教唆犯
[J].
马克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马克昌
.
法律学习与研究,
1987,
(05)
:15
-20+28
[9]
试论教唆犯的二重性
[J].
伍柳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伍柳村
.
法学研究,
1982,
(01)
:17
-18
[10]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问题[N]. 皮勇.光明日报. 2005
←
1
2
→
共 20 条
[1]
刑事立法的法教义学反思——基于《刑法修正案(九)》的分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车浩
.
法学,
2015,
(10)
:3
-16
[2]
谈《刑法修正案(九)》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J].
胡云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胡云腾
.
中国审判,
2015,
(20)
:16
-23
[3]
共同犯罪的认定方法
[J].
张明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2014,
36
(03)
:3
-25
[4]
论犯罪构造的逻辑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
;
徐凌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法学院
德国波恩大学法学院
徐凌波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蔡桂生
.
中外法学,
2014,
26
(01)
:198
-208
[5]
加重构成与量刑规则的区分
[J].
张明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张明楷
.
清华法学,
2011,
5
(01)
:7
-15
[6]
我国刑法中教唆犯的两种涵义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何庆仁
.
法学研究,
2004,
(05)
:45
-57
[7]
论教唆犯的未遂──兼议新刑法第29条第2款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秉志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魏东
.
法学家,
1999,
(03)
:28
-39
[8]
论教唆犯
[J].
马克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马克昌
.
法律学习与研究,
1987,
(05)
:15
-20+28
[9]
试论教唆犯的二重性
[J].
伍柳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伍柳村
.
法学研究,
1982,
(01)
:17
-18
[10]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问题[N]. 皮勇.光明日报. 2005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