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为什么趋于下降?——基于二元经济模型的观察与解释

被引:15
作者
姜磊 [1 ]
郭玉清 [2 ]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
[2] 南开大学财政系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二元经济模型; 无限劳动供给; 就业压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49.24 [劳动工资];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新古典经济学的要素分配理论以劳动力是稀缺资源作为其前提假设,与我国二元经济条件下的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在分析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时解释力不足。文章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力稀缺要素假定,基于劳动力无限供给假定的二元经济模型和中国数据表现出的异质性特征,建立了一个分析二元经济中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框架解释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趋降的原因,提出促进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禀赋、审慎干预劳动市场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J].
罗长远 ;
张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4) :65-79+206
[2]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J].
罗长远 ;
张军 .
管理世界, 2009, (05) :25-35
[3]   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 [J].
白重恩 ;
钱震杰 .
经济研究, 2009, 44 (03) :27-41
[4]   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 [J].
李稻葵 ;
刘霖林 ;
王红领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70-82
[5]   卡尔多“特征事实”再思考: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分析 [J].
罗长远 .
世界经济, 2008, (11) :86-96
[6]   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决定因素研究 [J].
白重恩 ;
钱震杰 ;
武康平 .
经济研究, 2008, (08) :16-28
[8]   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 [J].
蔡昉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4-12+203
[9]   我国劳资分配比例分析 [J].
赵俊康 .
统计研究, 2006, (12) :7-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