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清末耕地空间分布格局重建方法比较
被引:7
作者:
姜蓝齐
[1
]
张丽娟
[1
]
臧淑英
[1
]
张学珍
[2
,3
]
机构:
[1] 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地理环境遥感监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 江苏省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
来源: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耕地空间分布格局;
重建方法比较;
清末;
松嫩平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9 [中国农业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揭示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影响的基础。本文在耕地面积、人口数量、土地利用及森林分布等多源数据基础上,分别以近代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和历史时期耕地潜在分布区为边界条件,通过构建耕地垦殖倾向指数模型分配耕地面积,在1 km×1 km象元尺度上重建了清末(1908年)松嫩平原耕地空间格局,并对重建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重建的耕地空间分布范围格局基本一致,耕地空间定位吻合率约为68%。清末(1908年)耕地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南部地区;2以历史时期耕地潜在分布为边界条件的重建结果,较以近代耕地空间分布格局为限制范围的重建结果更准确,更符合历史事实。
引用
收藏
页码:625 / 635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