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

被引:42
作者
哈斯巴根 [1 ]
李百岁 [1 ]
宝音 [2 ]
乌敦 [2 ]
机构
[1] 内蒙古财经学院旅游系
[2]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耗散结构理论; 系统动力学模型; 呼和浩特;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8.02.025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在传统食物型人口承载力基础上,引进表征土地资源经济产出的货币型人口承载力来综合考虑土地资源人口综合承载力,建立了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模型。并以呼和浩特市域作为研究区域,运用系统动力学(SD)原理与方法,在不同情景下模拟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得出较优的发展方案,即到2020年呼和浩特市域食物型人口承载力为310万人,货币型人口承载力为1723万人,综合人口承载力为1000万人口,货币型人口承载力多出食物型人口承载力5.56倍,货币型人口承载力对综合人口承载力的贡献远超过了食物型人口承载力的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19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模式仿真研究 [J].
艾华 ;
张广海 ;
李雪 .
地理科学, 2006, (02) :2144-2150
[2]   四川省耕地地力生产潜力及承载力研究 [J].
何毓蓉 ;
周红艺 ;
张保华 ;
宫阿都 .
地理科学, 2004, (01) :20-25
[3]   山区人口与环境互动关系的初步研究 [J].
陈勇 ;
陈国阶 ;
王益谦 .
地理科学, 2002, (03) :282-287
[4]   干旱区绿洲承载力研究的全新审视与展望 [J].
张传国 ;
方创琳 ;
全华 .
资源科学, 2002, (02) :42-48
[5]   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 [J].
毛汉英 ;
余丹林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4) :549-555
[6]   区域可持续发展SD规划模型的试验优控——以干旱区柴达木盆地为例 [J].
方创琳 ;
余丹林 .
生态学报, 1999, (06) :767-774
[7]   耗散结构系统的负熵及其实现过程 [J].
吴雪娟 .
系统辩证学学报 , 1995, (02) :74-77
[8]  
系统动力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王其藩编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