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绿洲承载力研究的全新审视与展望

被引:47
作者
张传国
方创琳
全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绿洲承载力; 理论; 方法; 展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承载力概念经历了从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到绿洲承载力的演进过程 ,绿洲承载力是人类对干旱区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所做出的响应与变化的结果。文中以全新的视角对绿洲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与评价 ,指出绿洲承载力研究的日趋完善将为深入揭示绿洲本质 ,定量研究干旱区绿洲开辟有效途径。绿洲水资源承载力是绿洲承载力研究的核心。由水、土资源等单要素承载力向综合承载力方向转变是今后绿洲承载力研究的趋势。绿洲承载力方法研究将由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 ,模式化、模型化日益完善。绿洲承载力研究面临新的机遇 ,在基础理论、研究对象、指标体系、研究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将有新的突破。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环渤海地区区域承载力研究 [J].
毛汉英 ;
余丹林 .
地理学报, 2001, (03) :363-371
[2]   塔里木灌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J].
马琼 ;
杨可晗 ;
买英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 (S2) :100-101
[3]   中国绿洲研究回顾 [J].
王亚俊 ;
米尼热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0, (03) :92-96
[4]   干旱区绿洲研究回顾与问题分析 [J].
贾宝全 ;
慈龙骏 ;
韩德林 ;
杨洁泉 .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04) :381-388
[5]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水资源问题 [J].
陈兴鹏 ;
康尔泗 .
中国沙漠, 2000, (01) :91-95
[6]   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分析计算与对策 [J].
曲耀光 ;
樊胜岳 .
中国沙漠, 2000, (01) :2-9
[7]   区域可持续发展SD规划模型的试验优控——以干旱区柴达木盆地为例 [J].
方创琳 ;
余丹林 .
生态学报, 1999, (06) :767-774
[8]   水资源:绿洲生态平衡的关键——张掖绿洲案例研究 [J].
蒙吉军 .
资源科学, 1998, (06) :10-16
[9]   干旱区绿洲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以吐鲁番市为例 [J].
程克坚 ;
彭补拙 ;
濮励杰 .
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2) :70-74
[10]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J].
毛汉英 .
地理研究, 1996, (04)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