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公职化建设的困境及其超越

被引:42
作者
张雪霖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村干部公职化; 治理能力; 治理活力; 组织断裂; 村民自治;
D O I
10.13718/j.cnki.xdsk.2016.02.006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村干部公职化管理属于国家政权建设,虽然有利于乡镇政府对村级组织的控制和有效地完成行政任务,同时却产生了行政消解村社自治和公共性的社会后果,具体表现为对村干部产生了"挤出效应"以及国家和社会互动产生了组织断裂。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层级式的科层体制有办大事的优势,但在深入乡土社会时就面临治理能力和治理活力的双重性限度。因此,笔者建议将村委会一级设置为村公所,恢复以自然村为基础的村民自治单位,形成"强国家—强社会—强治理"的国家治理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0+189 +189-19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论乡村治理中的资源耗散结构 [J].
王德福 ;
陈锋 .
江汉论坛, 2015, (04) :35-39
[2]   村干部职业化之争 [J].
余彪 .
决策, 2014, (10) :43-45
[3]   治理消解行政:对国家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解释——基于豫南G镇低保政策的实践分析 [J].
印子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4 (03) :80-91
[4]   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 [J].
潘维 .
人民论坛, 2014, (13) :44-48
[5]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 [J].
李友梅 ;
肖瑛 ;
黄晓春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4) :125-139+207
[7]   关于“村干部职业化”的思考——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 [J].
王金豹 .
南方农村, 2010, 26 (06) :85-89
[8]   村级组织的官僚化及其逻辑 [J].
欧阳静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0 (04) :15-20
[9]   论农村基层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J].
贺雪峰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0, 12 (06) :45-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