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扭曲对中国能源强度的影响

被引:232
作者
沈小波 [1 ]
陈语 [2 ]
林伯强 [2 ]
机构
[1]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2]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结构扭曲; 能源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F121.3 [产业结构];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20205 ; 0202 ;
摘要
本文基于三次产业的就业份额和产出份额数据,测度1978—2016年中国分地区的产业结构扭曲指数,并利用空间面板模型考察分地区产业结构扭曲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分地区产业结构扭曲指数总体上显著下降,东部地区产业结构扭曲指数最低,中部地区次低,西部地区最高。空间杜宾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中国能源强度在地区间存在明显的依赖性。产业结构扭曲虽然对能源强度没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但却存在显著的间接效应。从总效应看,产业结构扭曲是抑制能源强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能源价格、提升对外贸易水平、优化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驱动能源强度下降,R&D支出对抑制能源强度没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为了降低能源强度,中国应该致力于消除产业结构扭曲的微观根源,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建立市场化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提高R&D支出的利用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73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政府干预、产业结构扭曲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J].
焦勇 ;
杨蕙馨 .
财贸研究, 2019, 30 (10) :1-16
[2]   减税激励、研发操纵与研发绩效 [J].
杨国超 ;
刘静 ;
廉鹏 ;
芮萌 .
经济研究, 2017, 52 (08) :110-124
[3]   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体系低碳化发展 [J].
张伟 ;
朱启贵 ;
高辉 .
经济研究, 2016, 51 (12) :62-75
[4]   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 [J].
王班班 ;
齐绍洲 .
经济研究, 2014, 49 (02) :115-127
[5]   中国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J].
鲁万波 ;
仇婷婷 ;
杜磊 .
经济研究, 2013, 48 (04) :106-118
[6]   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J].
张友国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120-133
[7]   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的实证检验 [J].
李廉水 ;
周勇 .
管理世界, 2006, (10) :82-89
[8]  
Does energy-price regulation benefit China’s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Evidence from energy-price distortions[J] . Keyi Ju,Bin Su,Dequn Zhou,Junmin Wu.Energy Policy . 2017
[9]  
Promoting energy conservation in China’s metallurgy industry[J] . Boqiang Lin,Zhili Du.Energy Policy . 2017
[10]  
Multiplicative decomposition of aggregate carbon intensity change using input–output analysis[J] . Bin Su,B.W. Ang.Applied Energy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