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融合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28
作者
曹伟
刘桂岭
曾利飞
冯颖姣
机构
[1]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养老方式融合; 居民储蓄率; 生育率; 人口老龄化; OLG拓展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9.6 [中、老年]; F719 [服务业]; F832.2 [银行制度与业务];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1201 ; 020204 ;
摘要
面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亟需通过完善养老体系等举措来降低居民部门预防性储蓄,以提振居民部门的消费需求。伴随着社会养老方式对家庭养老方式的替代,部分研究认为,居民部门储蓄率将明显下降,消费率也将随之升高。当前国家政策和民意调查均表明,未来在我国,家庭养老方式不会被替代,家庭养老方式与社会养老方式可能长期互补并趋于融合,因此需要重新评估养老体系转型对储蓄率的影响。本文在经典的OLG模型中引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种养老方式并研究两种养老方式融合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完善社会养老体系有利于降低居民储蓄率,但长期看,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存在,其降低居民储蓄率的效果有限,而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融合,能更有效降低居民储蓄率。(2)上述结论背后的机制在于,伴随着两种养老方式融合,居民生育意愿增强,子女对父辈的代际转移支出可以长久维持,从而有利于降低居民储蓄率。(3)数值模拟和实证分析证实了以上结论。实证分析还发现,我国老年人数量越多的家庭,子女的生育率越高,这得益于老年人帮子女看护孩子而降低了子女养育孩子的时间成本,因而家庭养老方式回归更能有效降低储蓄率。由此认为,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背景下,尤其需要家庭养老方式回归,建立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融合的可持续的养老体系,才能更好地降低居民储蓄率,扩大消费需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90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21]   农村进城就业人员永久迁移留城意愿及社会保障需求——基于四省农村外出就业人口的实证分析 [J].
马瑞 ;
章辉 ;
张森 ;
徐志刚 .
农业技术经济, 2011, (07) :55-65
[22]   养老保险改革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中国的经验证据 [J].
何立新 ;
封进 ;
佐藤宏 .
经济研究, 2008, 43 (10) :117-130
[23]   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基于家庭养老视角的理论分析 [J].
刘永平 ;
陆铭 .
经济学(季刊), 2008, (04) :1271-1300
[24]   完全放开生育管制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J].
刘永平 .
世界经济文汇, 2007, (06) :55-68
[2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家庭养老制度的嬗变 [J].
李云智 .
学术交流, 2006, (07) :125-128
[26]   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 [J].
张军 ;
施少华 ;
陈诗一 .
经济学(季刊), 2003, (04) :1-38
[27]   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率 [J].
袁志刚 ;
宋铮 .
经济研究, 2000, (11) :24-32+79
[28]  
Madeira Carlos.The long term impact of Chilean policy reforms on savings and pensions[J].The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Ageing,2021
[29]  
Cerda Rodrigo,Fuentes Rodrigo,García Gonzalo,Llodrá José I..Understanding domestic savings: an empirical approach[J].Applied Economics,2020
[30]  
Sang-Hyop Lee,Naohiro Ogawa,Rikiya Matsukura.Japan’s pension reform, labor market responses, and savings[J].The Journal of the Economics of Ageing,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