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国际动态评述

被引:26
作者
杨振山 [1 ]
丁悦 [1 ,2 ]
李娟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3] 商务印书馆
关键词
城市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 社会公平; 资源环境承载力; 生态环境;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6.07.002
中图分类号
F299.1 [世界];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可持续发展涉及的主要问题被不断揭示,而内容和方法还需系统化整理。在梳理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演化脉络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三大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方法,阐明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议题,指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集成创新、以地学方法为平台和媒介、以城市形态优化为重要研究内容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指出我国在资源与生态环境、灾害应对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多学科交叉创新的团队和研究实体还有待形成,根据中国国情和国际研究趋势,目前有望在城市及其腹地的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综合性城市可持续性评价、研究方法和技术集成创新等方面做出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1]   新疆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乌鲁木齐市各区县为例(英文) [J].
刘志有 ;
蒲春玲 ;
闫志明 ;
魏振 ;
李强 ;
黄晓东 .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14 (11) :1674-1678+1682
[2]   生态系统服务多样性与景观多功能性——从科学理念到综合评估 [J].
吕一河 ;
马志敏 ;
傅伯杰 ;
高光耀 .
生态学报, 2013, 33 (04) :1153-1159
[3]   熵视角下的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J].
林珍铭 ;
夏斌 .
地理学报, 2013, 68 (01) :45-57
[4]  
基于DEMATEL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障碍因素分析——以沈阳市为例[J]. 李春荣,耿涌,薛冰,任婉侠,董会娟.应用生态学报. 2012(10)
[5]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时空演化格局及其驱动机理分析 [J].
张伟 ;
张宏业 ;
刘婷 ;
祝炜平 .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19 (05) :44-49
[6]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J].
李迅 ;
刘琰 .
城市规划学刊, 2011, (04) :23-29
[7]   城市化对绿地植物组成特征的影响——以深圳为例 [J].
宋艳暾 ;
史志华 ;
余世孝 ;
郝蓉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3) :615-620
[8]   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遥感定量评估与分析 [J].
张明阳 ;
王克林 ;
陈洪松 ;
章春华 ;
刘会玉 ;
岳跃民 ;
凡非得 .
生态学报, 2009, 29 (11) :5891-5901
[9]   多灾害损失评估模型与应用述评 [J].
潘晓红 ;
贾铁飞 ;
温家洪 ;
颜建平 .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9, 11 (02) :77-82
[10]   交通方式结构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 [J].
马健霄 ;
邬岚 ;
丁哲 ;
陆涛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2 (06) :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