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权、放权与维权:转型期的农村基层善治及其实现途径

被引:7
作者
李增元 [1 ]
程又中 [2 ]
机构
[1] 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
[2]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农村基层善治; 赋权; 放权; 维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切实维护"开放、流动、异质"社会中的农民生存与发展权利,保障农民作为公民所应有的各种权益,既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村基层善治的重要目标。在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民的基本权益受到损害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尚未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权利与利益外延及内容的深刻变化,及时调整与基层社会的关系,向基层社会有序赋权、适度放权,并同时做实农民维权。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特征来看,"有序赋权、合理放权、切实维权"是实现农村基层善治的根本途径。在实践中,国家要赋予和保障农民经济权,做实公民"政治权",下放社会自组织权,以充分保障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权。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善治”概念的核心要素分析——一种经济方法的比较观点 [J].
何哲 .
理论与改革, 2011, (05) :20-23
[2]   中国下一个30年改革的理论探讨——“人本体制论”角度的思考 [J].
常修泽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6 (03) :5-20
[3]   人大代表构成与经济周期 [J].
时寒冰 .
新财经, 2008, (04) :35-35
[4]   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 [J].
王东明 .
求是, 2008, (07) :24-26
[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本特征与趋势 [J].
王建农 ;
张启良 .
统计研究, 2005, (03) :37-39
[6]   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 [J].
刘熙瑞 .
中国行政管理, 2002, (07) :5-7
[7]   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 [J].
俞可平 .
南京社会科学, 2001, (09) :40-44
[8]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M].郭忠华; 刘训练;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9]  
流动的现代性.[M].(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欧阳景根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10]  
全球公民社会.[M].(美)莱斯特·M.萨拉蒙(LesterM.Salamon)等著;贾西津;魏玉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