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贫困村致贫因素分析及贫困类型划分

被引:83
作者
陈烨烽 [1 ,2 ,3 ]
王艳慧 [1 ,2 ,3 ]
赵文吉 [1 ,2 ,3 ]
胡卓玮 [1 ,2 ,3 ]
段福州 [1 ,2 ,3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首都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首都师范大学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关键词
贫困村; 多维贫困度量; 贫困类型; 致贫因素; 精准扶贫;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精确度量行政村贫困特征是当前贫困精准识别及全面脱贫的国家战略需要。基于"十二五"期间全国"整村推进"贫困村数据,构建空间贫困视角下的多维贫困度量模型综合测算全国范围内贫困村的贫困程度,基于指标贡献度分解与线性回归方法挖掘贫困村的致贫因素,利用最小方差模型(LSE)区分贫困村的贫困类型,并结合空间计量分析技术揭示贫困村的空间分布分异特征,为面向2020年全面脱贫的国家战略提供辅助决策支撑。结果表明:(1)中国贫困村近一半处于中度贫困,且贫困程度与贫困规模存在显著的地域性。(2)通路情况较差、自然灾害频发、收入水平低下、劳动力状况不佳是中国贫困村的主要致贫因素,显著性指标包括通路率、地貌类型、遭受自然灾害频次、人均纯收入、劳动力比例、劳动力文化素质等。(3)中国贫困村整体呈多因素致贫,三因素支配型、四因素协同型、五因素联合型贫困分布相对较高。(4)"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初见成效,对促进贫困村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进作用,但贫困村具有各自贫困特征,需进一步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开展针对性帮扶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1827 / 1844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山区农村贫困机理及脱贫机制实证研究.[D].陈忠文.华中农业大学.2013, 12
[2]   精准扶贫的一个学术史注角:阿马蒂亚·森的贫困观 [J].
岳映平 ;
贺立龙 .
经济问题, 2016, (12) :17-20+56
[3]   秦巴山区贫困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罗庆 ;
樊新生 ;
高更和 ;
杨慧敏 .
经济地理, 2016, 36 (04) :126-132
[4]   新型城镇化对扶贫开发的影响与应对研究 [J].
龙花楼 ;
屠爽爽 ;
戈大专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 (03) :309-319
[5]   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J].
刘彦随 ;
周扬 ;
刘继来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 (03) :269-278
[6]   六盘山特困片区村域空间贫困调查与分析——以宁夏西吉县为例 [J].
裴银宝 ;
刘小鹏 ;
李永红 ;
韩文文 ;
安琼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 36 (05) :748-754
[7]   中国农村多维贫困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 [J].
刘艳华 ;
徐勇 .
地理学报, 2015, 70 (06) :993-1007
[8]   整村推进进程中搬迁农户相对剥夺感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为例 [J].
王成 ;
费智慧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7 (04) :41-46
[9]   基于村级尺度的湖北武陵民族地区贫困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J].
刘丽娜 ;
李俊杰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2) :126-132
[10]   自然地理环境贫困效应实证分析——基于空间贫困理论视角 [J].
欧海燕 ;
黄国勇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4 (01)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