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6 条
隋朝至1949年山东省沂水县农村居民点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力
被引:34
作者:
张佰林
[1
,2
]
蔡为民
[1
,2
]
张凤荣
[3
]
奉婷
[3
]
张磊
[1
,2
]
机构:
[1] 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2] 天津工业大学土地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3]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时空格局;
演变;
驱动力;
沂水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农村乡镇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2 ;
摘要:
以山东省沂水县为例,综合历史资料、GIS与定量分析法,以农村居民点建村的时间、所处的地貌类型以及建村时的农户来源地3个指标,系统考察隋朝至1949年农村居民点的时空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结果表明:沂水县1949年的1484个农村居民点,最早建村于隋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居民点建村速率先快后慢,呈倒"U"型演变,明朝建村速率最快。同时,每个朝代初期建村速率较快,后期较慢;随着时间的推移,沂水县农村居民点建村速率快于县域整体农村居民点建村速率的地貌类型沿着平原—丘陵—山地的地貌格局演进,建村时的农户来源地沿着省外—县外—县内的地域格局演进。驱动力研究认为,人地关系状况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时间格局变化的主导驱动力,战争、政策及气候灾害等通过影响人地关系状况,影响着农村居民点短时间尺度的格局变化;耕地资源禀赋是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变化的主导驱动力,农户建村首先选择耕地资源禀赋优越的平原,随着人地矛盾增加,逐步向丘陵和山地转移。
引用
收藏
页码:1141 / 1150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