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子证据的收集

被引:17
作者
冯姣
机构
[1] 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电子证据; 网络诱惑侦查; 云计算; 大数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互联网电子证据是指在网络上形成的电子证据。关于互联网电子证据的收集,现有的法律条文不乏冲突、模糊、缺失之处,甚至存在对刑事诉讼法的简单搬用。浙江省的实证研究显示,互联网电子证据在实践中主要有四种收集模式;法官对于被告人提出的异议,主要有五种处理方式;互联网电子证据收集过程中亦存在难以避免的技术性缺陷。互联网电子证据的收集权界限与刑事诉讼目的密切相关。对此,有必要对通过网络诱惑侦查等手段获取的互联网电子证据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和规制。我国互联网电子证据收集程序的完善,应从原则性规定、程序性规定、技术性规定、后果性规定四个层面着手。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9+173 +173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   诱惑侦查及其合法性认定——法国模式与借鉴意义 [J].
施鹏鹏 .
比较法研究, 2016, (05) :45-62
[3]   犯罪侦查中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信息披露义务——以比例原则为指导 [J].
裴炜 .
比较法研究, 2016, (04) :92-104
[4]   电子数据取证与鉴定发展概述 [J].
金波 ;
杨涛 ;
吴松洋 ;
黄道丽 ;
郭弘 .
中国司法鉴定, 2016, (01) :62-74
[5]   诱惑侦查的程序控制 [J].
程雷 .
法学研究, 2015, 37 (01) :154-169
[6]   论电子数据提取笔录的属性与适用 [J].
王志刚 .
证据科学, 2014, 22 (06) :668-677
[7]   目的正当性与比例原则的重构 [J].
刘权 .
中国法学, 2014, (04) :133-150
[8]   放大镜下的无罪推定原则 [J].
冯姣 ;
王钰 ;
乔岳 ;
熊秉元 .
社会科学战线, 2014, (04) :185-193
[9]   论瑕疵证据补正规则 [J].
陈瑞华 .
法学家, 2012, (02) :66-84+178
[10]   网络取证技术研究 [J].
段玲 ;
王锋 .
微型机与应用, 2009, 28 (23)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