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模式的新探索——“双师服务”实施路径探究

被引:44
作者
陈玲
余胜泉
杨丹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双师服务; 教育公共服务; 在线辅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教育公平在现时代已经从实现配置公平、机会公平向实现获得公平转型,但是如何实现优秀师资资源合理配置仍是难点和关键;同时,目前中高考强调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但如何保护、发现学生特长,并根据学生特点开展个性化、扬长学习存有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基于"互联网+"教育角度提出"双师服务"概念,并基于"智慧学伴"教育平台,从如何实现师生精准匹配,如何开展双师微课和双师在线辅导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描述和介绍;最后,该文结合北京市通州区双师服务试点数据,对双师服务效果进行了说明,并从教育供给形态、促进教师在线流转、实现学生个性化精准学习等方面对双师服务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引用
收藏
页码:2 / 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供给转型与变革 [J].
余胜泉 ;
汪晓凤 .
开放教育研究, 2017, 23 (01) :29-36
[2]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 [J].
余胜泉 ;
王阿习 .
中国电化教育, 2016, (10) :1-9
[3]   日本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J].
张宇峰 ;
方红 .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6, 32 (07) :123-126
[4]   “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 [J].
陈丽 .
远程教育杂志, 2016, 34 (04) :3-8
[5]   试点区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政策实施的实证研究 [J].
夏仕武 ;
姚计海 .
教师教育研究, 2016, (03) :36-42
[6]   教育公共服务供给理论体系梳理与分析 [J].
施雪华 ;
朱晓静 .
理论探讨, 2016, (03) :136-140
[7]   教师走网:移动互联时代教师流动的新取向 [J].
赵兴龙 ;
李奕 .
教育研究, 2016, 37 (04) :89-96
[8]   县域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流动的现实问题与对策 [J].
邱芳婷 .
教育探索, 2016, (02) :15-18
[9]   教育公共服务理论研究溯源:SSCI相关文献的学术渗透图景 [J].
刘春 ;
庞国彬 ;
陈莉欣 .
现代教育管理, 2015, (07) :7-13
[10]   我国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创新及构建 [J].
张茂聪 .
中国教育学刊, 2009, (05)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