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黄酸受体β在针灸提高脑损伤幼鼠运动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5
作者
张礼萍 [1 ]
邹丽萍 [2 ]
白丽敏 [3 ]
吕忠礼 [1 ]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
[3] 北京中医药大学解剖教研室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针灸; 视黄酸受体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本实验以围生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为模型,采用电针灸干预,从神经再生的角度入手,探讨视黄酸受体β在电针灸对于脑损伤幼鼠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建立围生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模型,共分3组:假手术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组和脑损伤后针灸组。采用电针灸仪针刺百会穴和大椎穴2周,在21天对幼鼠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通过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记法检测视黄酸受体β(RARβ)在大鼠脑内定量定位的表达变化。结果:①生后21天进行的神经行为学评定表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削弱了幼鼠的运动功能,而2周的电针灸使其运动功能得到改善(P<0.05)。②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脑损伤后RARβ表达明显降低,而电针灸后RARβ表达升高(P<0.05)。结论:2周的电针灸提高了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幼鼠的运动功能。RARβ表达的变化从新的角度解释了电针灸有益于脑损伤幼鼠康复的神经再生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821 / 82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进展 [J].
陈才 ;
洪芳芳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10) :957-959
[2]   脑瘫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J].
李江 ;
陈刚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12) :1134-1136
[3]   侧脑室旁脑软化位置及大小与康复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 [J].
王兴林 ;
蒋天裕 ;
郭燕梅 ;
高月明 ;
朗森阳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07) :622-625
[4]   不同时窗针刺对窒息脑瘫幼鼠脑组织bFGF表达的影响 [J].
王琴玉 ;
孙砚辉 ;
靳瑞 .
中国康复, 2005, (04) :195-197
[5]   电针治疗缺血缺氧新生大鼠对海马神经元尼氏体的影响 [J].
李宛青 ;
吴爱群 ;
刘伟 ;
高艳 .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02) :271-273
[6]   Retinoic acid as a chemotactic molecule in neuronal development [J].
Maden, M ;
Keen, G ;
Jones, G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 1998, 16 (05) :31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