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行动的内部动员过程——硬强制动员与软强制动员

被引:21
作者
李怀
贺灵敏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集体行动; 弱组织化; 强制性动员; 硬强制动员; 软强制动员;
D O I
10.19648/j.cnki.jhustss1980.2009.05.018
中图分类号
C931 [管理技术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 ; 1201 ; 1202 ; 120202 ;
摘要
奥尔森提出的"选择性激励"是防止"搭便车"从而避免集体行动困境的重要理论,但这一理论是以集体行动内部的组织化与制度化为前提的,而对那些弱组织化的集体行动并不具有解释力。在对一次弱组织化的出租车司机集体罢工的个案分析中,提出硬强制动员与软强制动员两个概念,对弱组织化的集体行动何以可能给予了新的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社区网络与集体行动.[M].曾鹏;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  
乡土中国.[M].费孝通著;.北京出版社.2005,
[3]  
使民主运转起来.[M].(英)罗伯特·D.帕特南(RobertD.Putnam)著;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4]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Ostrom)著;余逊达;陈旭东译;.上海三联书店.2000,
[5]  
集体行动的逻辑.[M].(美) 奥尔森 (Olson;M.)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6]   “弱组织”状态下乡村集体行动的产生逻辑——以鄂东某村艾滋病人的集体行动为例 [J].
徐晓军 ;
祝丽花 .
青年研究, 2008, (10) :43-49
[7]   当前中国“集体行动”研究述评 [J].
王国勤 .
学术界, 2007, (05) :264-273
[8]   “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对一起石场纠纷案例的分析 [J].
吴毅 .
社会学研究, 2007, (05) :21-45+243
[9]   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 [J].
应星 .
社会学研究, 2007, (02) :1-23+243
[10]   集体行动、搭便车理论与形式社会学方法 [J].
赵鼎新 .
社会学研究, 2006, (01) :1-2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