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城社会区分析

被引:40
作者
宣国富 [1 ]
徐建刚 [1 ]
赵静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2]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社会区; 因子生态分析; 上海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1 [城市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上海市中心城社会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与外来人口、社会经济地位、居住条件、商服与农业人口和公房住宅是形成转型期上海中心城社会区的5个主要因子。城区社会区可划分成6种类型:老年人口集中的旧城区、高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单位公房居住带、人口导入的新建住宅区、外来人口聚居区、农业人口散居区;城市社会空间在整体的同心圆结构基础上呈现出与扇形、多核心结构的综合。并从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规划、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旧城改造、户籍管理制度、住房福利分配制度及市场化改革等方面探讨了其形成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26 / 53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南昌城市社会区研究——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J].
吴骏莲 ;
顾朝林 ;
黄瑛 ;
龙国英 .
地理研究, 2005, (04) :611-619
[2]   广州市建成区住房空间结构及其成因 [J].
周春山 ;
陈素素 ;
罗彦 .
地理研究, 2005, (01) :77-88
[3]   北京城市社会区分析 [J].
顾朝林 ;
王法辉 ;
刘贵利 .
地理学报, 2003, (06) :917-926
[4]   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1982-2000) [J].
冯健 ;
周一星 .
地理研究, 2003, (04) :465-483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许学强 ;
周素红 .
经济地理, 2003, (04) :433-440
[6]   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冯健 ;
周一星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3) :204-215
[7]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规划对策研究 [J].
刘冰 ;
张晋庆 .
城市规划, 2002, (12) :82-85+89
[8]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 [J].
顾朝林 ;
徐海贤 .
地理科学, 1999, (04) :320-331
[9]   以单位为基础的中国城市内部生活空间结构──兰州市的实证研究 [J].
柴彦威 .
地理研究, 1996, (01) :30-38
[10]   广州市社会空间的因子生态再分析 [J].
郑静,许学强,陈浩光 .
地理研究, 1995, (02)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