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间主义研究:成就与缺失

被引:11
作者
朱天祥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地区间主义; 双边地区间主义; 跨地区主义; 地区主义; 多边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地区间主义是国际关系的新实践,同时也正在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新领域。国外学术界围绕地区间主义的内涵与外延、动力与功能以及其与地区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尽管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仍在相当程度上延续着西方的议程,然而也有部分学者试图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上做出超越。就该议题的未来发展而言,比较分析和理论化应当是两大基本趋势。而对中国学者来说,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把握地区间主义研究的共性与个性,并善于从已有的研究议程中提炼出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需求的新的议程。
引用
收藏
页码:6 / 31+5 +5
页数:2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区域间合作与东亚区域主义 [J].
郑先武 .
国际观察, 2009, (06) :47-54
[3]   地区间主义——地区合作的新亮点 [J].
马孆 .
东南亚纵横, 2009, (05) :42-46
[4]   地区间主义的发展及对我国的意义 [J].
刘宗义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8, (04) :43-50
[5]   国际关系研究新层次:区域间主义理论与实证 [J].
郑先武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08) :61-68+5
[6]   欧盟与区域间主义:区域效用与全球意义 [J].
郑先武 .
欧洲研究, 2008, (04) :27-44+3+2
[7]   区域间主义与“东盟模式” [J].
郑先武 .
现代国际关系, 2008, (05) :44-50
[8]  
地区间主义参与全球治理:霸权如何起作用[A]. 朱天祥.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 2009
[9]  
NATO, APEC and ASEM: triadic interregionalism and global order[J] . Zhimin Chen.Asia Europe Journal . 2005 (3)
[10]   From inter-regionalism to trans-regionalism? Future challenges for ASEM [J].
Christopher M. Dent .
Asia Europe Journal, 2003, 1 (2) :2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