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非正规部门形成发展机制——以深圳市蔡屋围为例

被引:48
作者
尹晓颖
薛德升
闫小培
机构
[1]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关键词
非正规部门; 发展机制; “城中村”; 蔡屋围;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06.06.018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非正规部门以其就业门槛低、方便灵活等特点成为城市边缘阶层就业和消费的主要部门,“城中村”既是城市低收入群体和流动人口的聚居区,也是非正规部门相对集中的区域。文章通过对位于深圳市中心区的“城中村”———蔡屋围的案例研究,探讨了非正规部门非正规化、半正规化和正规化的三种发展过程及其形成原因和内在机制,指出由于现阶段“城中村”特殊的经济社会体系和管理体制以及非正规部门在城市发展中承担着为低收入人口提供就业和服务的特殊功能,城市政府应降低门槛,允许非正规部门以非正规化的形式存在,但应纳入管理;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非正规部门采取不同的政策,使之有序发展,最终步入正规化的轨道。
引用
收藏
页码:969 / 97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上海市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及其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白冰冰.华东师范大学.2004, 04
[2]   “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 [J].
魏立华 ;
闫小培 .
城市规划, 2005, (07) :9-13+56
[3]   厘清非正规就业概念,推动非正规就业发展 [J].
彭希哲 ;
姚宇 .
社会科学, 2004, (07) :63-72
[4]   谈谈非正规经济的性质问题 [J].
柴定红 ;
罗忆源 .
湖北社会科学, 2004, (05) :123-123
[5]   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 [J].
闫小培 ;
魏立华 ;
周锐波 .
城市规划, 2004, (03) :30-38
[6]   非正规部门与城乡就业矛盾的缓解 [J].
张兴华 .
中国农村经济, 2002, (03) :61-64
[7]  
深圳统计年鉴.[M].邓平主编;深圳市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