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生产效率差异——集聚效应还是企业选择效应?

被引:11
作者
傅江帆 [1 ]
贺灿飞 [1 ,2 ]
沈昊婧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
城市生产效率; 城市规模; 集聚经济效应; 企业选择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1998~2007年的中国工业普查数据,整合了集聚效应和企业选择效应,考察中国城市生产效率的差异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证实,总体上中国城市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但现有文献忽视了选择效应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高估了集聚效应。从时间历程看,中国大城市正经历着从低效企业被动挤出转向高效企业主动进入的过程。20世纪末期,金融危机的动荡和中国政府的治理加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被动选择效应一度起到主导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企业主动选择效应日益突出,吸引高效率企业进入成为提高城市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从产业类型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城市选择效应突出,资本密集型产业则体现出主动选择机制的作用。对于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由于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机制不同,应科学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跨国公司功能区位实证研究 [J].
贺灿飞 ;
肖晓俊 .
地理学报, 2011, 66 (12) :1669-1681
[3]   企业规模、城市规模与集聚经济——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傅十和 ;
洪俊杰 .
经济研究, 2008, 43 (11) :112-125
[4]   经济集聚密度与劳动生产率差异——基于北京市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J].
陈良文 ;
杨开忠 ;
沈体雁 ;
王伟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1) :99-114
[5]   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 [J].
贺灿飞 ;
潘峰华 ;
孙蕾 .
地理学报, 2007, (12) :1253-1264
[6]   我国城市间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解释 [J].
张昕 ;
李廉水 .
中国软科学, 2006, (09) :105-110
[7]   中国城市集聚效益实证分析 [J].
吉昱华 ;
蔡跃洲 ;
杨克泉 .
管理世界, 2004, (03) :67-74+94
[8]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倪鹏飞主编, 2005
[9]  
创新的空间[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缉慈等著, 2001
[10]  
Integration, agglomeration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ics of factor mobility[J] .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 200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