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196
作者
邬彩霞
机构
[1] 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能源流; 资源流; 协同发展;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21.0110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83001 ;
摘要
近年来,低碳经济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已有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低碳经济进行了定义。本文从能源流和资源流两个方面明确低碳发展的实质,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完善了低碳经济理论。同时,本文基于理论研究,构建低碳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度模型及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2005~2019年中国低碳治理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在采取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和高质量增长。进一步地,中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低碳、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扩展了低碳经济的理论体系,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丰富了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21]  
Technology advance and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in China –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rebound effect[J] . Lisha Yang,Zhi Li.Energy Policy . 2017
[22]   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减排的双赢路径分析 [J].
何建坤 ;
卢兰兰 ;
王海林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 (10) :9-17
[23]   《巴黎协定》中我国能源和气候政策目标:综合评估与政策选择 [J].
莫建雷 ;
段宏波 ;
范英 ;
汪寿阳 .
经济研究, 2018, 53 (09) :168-181
[24]   中国交通部门中长期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J].
刘俊伶 ;
孙一赫 ;
王克 ;
邹骥 ;
孔英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14 (05) :513-521
[25]   中国资源的进出口与产出率:演化、挑战及对策 [J].
曾现来 ;
闫晓宇 ;
张宇平 ;
缪友萍 ;
李金惠 .
自然资源学报, 2018, 33 (04) :552-562
[26]   2000—2014年中国经济系统物质流核算与资源产出率研究 [J].
杨威杉 ;
马国霞 ;
赵学涛 ;
於方 .
中国环境管理, 2017, 9 (06) :71-78
[27]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建议 [J].
贾丽芳 .
经济研究参考, 2017, (60) :20-22
[28]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的绿色发展——兼评环境与发展不相容论 [J].
黄茂兴 ;
叶琪 .
经济研究, 2017, 52 (06) :17-30
[29]   低碳发展作为宏观经济目标的理论探讨——基于中国情形 [J].
厉以宁 ;
朱善利 ;
罗来军 ;
杨德平 .
管理世界, 2017, (06) :1-8
[30]   中国工业碳减排成熟度研究 [J].
王文举 ;
李峰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08) :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