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碳库及养分库

被引:74
作者
杨玉盛
郭剑芬
林鹏
何宗明
谢锦升
陈光水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州
[4]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5] 南平
[6] 厦门
[7] 福州
关键词
枯枝落叶层; 碳库; 养分库; 格氏栲; 杉木; 天然林; 人工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 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与季节动态、C库及养分库的研究表明 ,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分别为 8.99t· hm- 2 、7.5 6t· hm- 2 和 4 .81t· hm- 2 ;枯枝落叶层中叶占现存量的比例分别为 6 4 .96 %、6 1.38%和 38.0 5 % ,枝占比例分别为 31.5 9%、37.83%和 4 2 .6 2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最大值均出现在春季 ,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格氏栲天然林枯枝落叶层 C贮量为 4 .0 2 t· hm- 2 ,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 1.2 2倍和 1.77倍 ;格氏栲天然林和人工林枯枝落叶层 C库与杉木人工林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0 .0 5 )。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养分贮量分别为 138.4 2 kg· hm- 2 、113.5 6 kg· hm- 2 和 72 .39kg· hm- 2 ;除 Mg外 ,格氏栲天然林枯枝落叶层中各种养分贮量均最高。与人工林相比 ,天然林枯枝落叶层现存量、C和养分贮量均最大。枯枝落叶层对林地长期生产力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59 / 36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净生产力 [J].
杨玉盛 ;
陈光水 ;
林鹏 ;
黄荣珍 ;
陈银秀 ;
何宗明 .
生态学报, 2003, (09) :1719-1730
[2]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养分归还及凋落叶分解(英文) [J].
杨玉盛 ;
林鹏 ;
郭剑芬 ;
林瑞余 ;
陈光水 ;
何宗明 ;
谢锦升 .
生态学报, 2003, (07) :1278-1289
[3]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J].
周玉荣 ;
于振良 ;
赵士洞 .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518-522
[4]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C素库及皆伐影响的初步研究 [J].
吴仲民 ;
李意德 ;
曾庆波 ;
周光益 ;
陈步峰 ;
杜志鹄 ;
林明献 .
应用生态学报, 1998, (04) :6-9
[5]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其生化特性的研究 [J].
杨玉盛 ;
何宗明 ;
邹双全 ;
俞新妥 .
生态学报, 1998, (02) :3-5
[6]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层化学性质的研究 [J].
张德强 ;
余清发 ;
孔国辉 ;
张佑倡 .
生态学报, 1998, (01) :98-102
[7]   尖峰岭热带森林土壤C储量和CO2排放量的初步研究 [J].
吴仲民 ;
曾庆波 ;
李意德 ;
周光益 ;
陈步峰 ;
杜志鹄 ;
林明献 .
植物生态学报, 1997, (05) :25-32
[8]   樟子松人工林下针阔叶凋落物分解动态 [J].
沈海龙,丁宝永,沈国舫,陈爱民 .
林业科学, 1996, (05) :393-402
[9]   南平溪后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J].
杨玉盛,李振问,俞新妥,何宗明 .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03) :236-242
[10]   人工阔叶林取代格氏栲天然林后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J].
杨玉盛 ;
李振问 ;
刘爱琴 ;
张春能 ;
邸道生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3, (05)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