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养分归还及凋落叶分解(英文)

被引:96
作者
杨玉盛
林鹏
郭剑芬
林瑞余
陈光水
何宗明
谢锦升
机构
[1]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3]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厦门
[4] 南平
[5] 厦门
基金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关键词
凋落物; 养分归还; 凋落叶分解; 格氏栲; 杉木; 天然林; 人工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53 [];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对中亚热带格氏栲天然林 ( natural forest of Castanopsiskawakamii,约 1 5 0年生 )、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 ( monoculture plantations of C.kawakamii and Cunninghamia lanceolata,33年生 )凋落物数量与季节动态、养分归还及凋落叶分解与其质量的关系为期 3a的研究表明 ,林分年均凋落量及叶所占比例分别为 :格氏栲天然林 1 1 .0 1 t/hm2 ,5 9.70 t/hm2 ;格氏栲人工林 9.5 4 % ,71 .98% ;杉木人工林 5 .47t/hm2 ,5 8.2 9%。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凋落量每年只出现 1次峰值 ( 4月份 ) ,而杉木林的则出现 3次 ( 4或5月份、8月份和 1 1月份 )。除杉木林的 Ca和格氏栲人工林的 Mg年归还量最大外 ,N、P、K及养分总归还量均以格氏栲天然林的为最大 ,杉木人工林的最小。分解 1 a后格氏栲天然林中格氏栲叶的干重损失最大( 98.1 6% ) ,杉木叶的最小 ( 60 .78% )。C/N及木质素 /N比值与凋落叶分解速率呈显著负相关 ,而 N、水溶性化合物初始浓度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针叶树人工林相比 ,天然林的凋落物数量大、养分归还量高、分解快 ,具有良好自我培肥地力的能力。因此 ,保护和扩大常绿阔叶林资源已成为南方林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措施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278 / 128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福建森林[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福建森林》编辑委员会编著, 1993
[2]  
杉木栽培学[M].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余新妥主编, 1997
[3]  
杉木林可持续经营的研究[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杨玉盛等著, 1998
[4]   格式栲天然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J].
杨玉盛 ;
邹双全 ;
刘爱琴 ;
李振向 .
自然资源学报, 1992, (03) :217-223
[5]   人工阔叶林取代格氏栲天然林后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J].
杨玉盛 ;
李振问 ;
刘爱琴 ;
张春能 ;
邸道生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3, (05) :14-21
[6]   哀牢山北段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的研究 [J].
邓纯章 ;
侯建萍 ;
李寿昌 ;
赵恒康 ;
付昀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3, (04) :364-370
[7]   鼎湖山森林凋落物量及营养元素含量研究 [J].
翁轰 ;
李志安 ;
屠梦照 ;
姚文华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3, (04) :299-304
[8]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organic matter turnover in northern forest soils[J] .  &nbsp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2000 (1)
[9]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凋落物研究初报 [J].
卢俊培 ;
刘其汉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88, (02) :26-34
[10]   田林老山中山两类森林凋落物研究 [J].
梁宏温 .
生态学杂志, 1994, (01) :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