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干旱区特大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被引:23
作者
雷军 [1 ]
张利 [1 ,2 ]
张小雷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干旱区特大城市; 乌鲁木齐;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11.05.017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减排二氧化碳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本文以我国西北干旱区特大乌鲁木齐为例,分别从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产业和行业能耗情况、碳排放和碳汇能力等方面系统分析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指出了乌鲁木齐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乌鲁木齐当前经济发展的"高碳"特征明显,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缓慢,碳汇能力差,低碳理念认识不足。干旱区背景、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决定了乌鲁木齐能源消费的"高碳"特征。针对乌鲁木齐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并阐述了政府、企业、居民、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角色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引用
收藏
页码:820 / 8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乌鲁木齐市核心区采暖期集中供热污染监控点优化研究.[D].王庆.新疆大学.2007, 06
[2]  
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M].牛文元; 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
[3]   Effects of carbon taxes on different industries by fuzzy goal programming: A case study of the petrochemical-related industries, Taiwan [J].
Lee, Cheng F. ;
Lin, Sue J. ;
Lewis, Charles ;
Chang, Yih F. .
ENERGY POLICY, 2007, 35 (08) :4051-4058
[4]   中国低碳经济政策链范式研究 [J].
李武军 ;
黄炳南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0) :19-22
[5]   基于分形理论的新疆干旱区绿洲城镇体系研究 [J].
强海洋 ;
张小雷 ;
雷军 .
干旱区地理, 2010, 33 (05) :802-808
[6]   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J].
魏毅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0, (09) :68-71
[7]   发展循环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J].
高旺盛 ;
陈源泉 ;
董文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0, (05) :1106-1109
[8]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形成发育现状与建设重点 [J].
方创琳 .
干旱区地理, 2010, 33 (05) :667-675
[9]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J].
尹希果 ;
霍婷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9) :18-23
[10]   广州建立低碳经济发展途径初探 [J].
黎广明 ;
何国伟 ;
刘灵辉 .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37 (08) :35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