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时空地图的中国高铁经济区格局模拟

被引:48
作者
陆军 [1 ]
宋吉涛 [1 ]
梁宇生 [2 ]
徐杰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关键词
高铁经济区; 二维时空地图; 区域经济格局; 城镇分布模式;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532 [中国铁路运输经济];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20205 ; 082303 ; 1201 ;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5个点作为高铁经济区的基准点,以国家铁路和高速公路规划为基础数据库,根据二维扭曲时空地图的制作原理,运用GIS软件和Visual Studio 2008程序编辑平台,制定基于高铁的"中国多中心地图",模拟各高铁经济区内城市通达基准点的时间。分析发现:①高铁建成后,全国5大高铁经济区节省的时间约占原通达时间的34%,不同节点节省时间的差异较大。其中2h经济圈范围内,高铁沿线城市的通达时间节约比例高达50%;2h经济圈以外该比例则集中在30%~40%之间;距离基准点越远,高铁对时间成本节约的价值相对越低。②高铁建成后,全国总体上空间极化现象显著,板块化特征显现,而线性特征明显弱化。如,京津冀和济南都市圈形成一体化区域,以沈阳都市圈为中心形成东北城镇密集区,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容纳中原城市群和皖江城市群部分地区的长江中游城镇密集区,长三角城市群扩展到了海西经济区,泛珠三角城市群涵盖了北部湾经济区。北京—哈尔滨、西安—乌鲁木齐和重庆—贵阳—南宁成为中国3大重要的线性城镇走廊。③各高铁经济区空间组织模式的分异特征显著。上海和广州高铁经济区可归纳为向心式模式,武汉和北京高铁经济区为圈层式结构,而重庆高铁经济区则属于典型的空心式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北京城区交通时间可达性测度及其空间特征分析 [J].
邓羽 ;
蔡建明 ;
杨振山 ;
王昊 .
地理学报, 2012, 67 (02) :169-178
[2]   从国家、区域和地方视角看高速铁路对沿线大城市的挑战 [J].
何塞乌雷尼亚 ;
菲利普梅内拉特 ;
马迪加门迪亚 ;
黄勇 .
国际城市规划, 2011, 26 (06) :30-41
[3]   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标准的研究进展与基本判断 [J].
方创琳 .
城市规划学刊, 2009, (04) :1-6
[4]   近20年来湖南公路网络优化与空间格局演变 [J].
张兵 ;
金凤君 ;
于良 .
地理研究, 2007, (04) :712-722
[5]   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J].
宋吉涛 ;
方创琳 ;
宋敦江 .
地理学报, 2006, (12) :1311-1325
[6]   穗港走廊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分析 [J].
李平 ;
曹小曙 ;
徐旭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100-104
[7]  
中国城市群可发展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M]. 科学出版社 , 方创琳, 2010
[8]  
The shrivelled USA: representing time–space in the context of metropolitan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transport[J] . Alain L’Hostis.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 2009 (6)
[9]  
Constructing Time‐Scaled Maps: Switzerland from 1950 to 2000?[J] . K. W. Axhausen,C. Dolci,Ph. Fr?hlich,M. Scherer,A. Carosio.Transport Reviews . 2008 (3)
[10]  
The Shrinking Continent: New Time—Space Maps of Europe[J] . K Spiekermann,M Wegener.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 199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