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0年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响应

被引:28
作者
熊建新
陈端吕
彭保发
董明辉
王亚力
机构
[1] 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经济发展度; 社会协调度; 可持续发展度; 生态承载力; 响应; 洞庭湖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不同时空尺度下,生态承载力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会作出不同程度的响应。利用可持续发展指数测度模型和生态承载力响应模型,对洞庭湖区2001-2010年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年以来洞庭湖区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一直呈上升趋势;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向良性转变;环境可持续度则呈波动性下降态势。②洞庭湖区17个县域的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可持续性呈现差异性地向弱可持续转变;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的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高于其他14个县域,环境可持续度则下降最明显。③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的响应状态分为强超载、超载、弱低载和低载4类,不同时段县域生态承载力的响应状态差异明显;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其生态承载力响应状态则处于强超载,在区域发展水平上反映出湖区县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的协调性较差。④环境可持续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提高生态承载力的重要基础,现行的"掠夺式"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提高生态承载力的阻碍因子,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开发以及生态环境干扰,使得环境可持续度对于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影响相对较弱,其实质往往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引用
收藏
页码:356 / 36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1]  
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研究.[M].沈渭寿; 等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12]  
生态承载力复合模型系统与应用.[M].王开运等; 著.科学出版社.2007,
[13]  
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M].高吉喜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14]  
洞庭湖.[M].窦鸿身;姜加虎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
[15]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评价方法及应用 [J].
左其亭 ;
王丽 .
资源科学, 2008, (03) :409-414
[16]   退田还湖工程对洞庭湖生态承载力的影响评价 [J].
陶卫春 ;
王克林 ;
陈洪松 ;
张明阳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3) :155-160
[17]   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 [J].
许联芳 ;
杨勋林 ;
王克林 ;
李晓青 ;
张明阳 .
生态环境, 2006, (05) :1111-1116
[18]   洞庭湖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 [J].
姜加虎 ;
黄群 .
生态环境, 2004, (03) :354-357
[19]   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 [J].
毛汉英 ;
余丹林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4) :549-555
[20]   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J].
郭显光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8, (12) :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