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合理隐私期待”主客观标准的适用

被引:17
作者
肖中华
机构
[1] 江西科技学院思政部
关键词
大数据; 合理隐私期待; 主客观标准; 隐私权; 救济途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大数据一方面加速推进社会信息化,另一方面也引发一系列新的隐私侵权问题。侵权判断标准是核心问题,宜从"合理隐私期待"的主观标准中信息的披露、风险的披露、范围的披露去判断是否侵犯个人隐私的实际期待,从客观标准中的社会要素、事实要素去评判社会对个人隐私期待利益是否合理。大数据时代我国隐私侵权的应对,应明确基本个人数据立法、确立数据控制者主体的义务、完善"通知—同意"法律规则、完善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对个人数据的保护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83 / 1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Katz v.United States. 389 U.S.347 . 1967
[2]  
大数据时代下,如何保护隐私权[N]. 刘新年,王晓民,任博. &nbsp检察日报. 2013 (005)
[3]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保护[N]. 惠志斌. &nbsp社会科学报. 2013 (003)
[4]  
中国侵权责任法释解与应用[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刘智慧, 2010
[5]  
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D]. 赵利燕.华东政法大学 2013
[6]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 张莉.中国政法大学 2006
[7]   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 [J].
齐爱民 .
河北法学, 2008, (04) :15-33
[8]   “全视之眼”时代数字化隐私的界定与保护 [J].
龙小农 .
新闻记者, 2014, (08) :79-85
[9]   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 [J].
王利明 .
法学家, 2012, (01) :108-120+178
[10]  
Rocknroll v News Group Newspaper Ltd. EWHC 24 (CH)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