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流动性与社会融资规模

被引:50
作者
何平 [1 ]
刘泽豪 [1 ]
方志玮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乘数; 社会融资规模;
D O I
10.13821/j.cnki.ceq.2017.04.03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影子银行扩张一方面由于其低准备金的特性会增加社会信贷总规模,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影子银行产品不具有商业银行存款和现金的流动性,因而可能会降低社会总体流动性。本文将影子银行引入传统货币乘数模型,并基于动态时间序列框架,实证检验影子银行扩张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会降低货币乘数和单位社会融资对应的流动性比例。近年来,影子银行对货币乘数的负向作用有所减弱,但是对流动性水平的负向作用仍然显著。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对社会信贷总规模和社会流动性水平产生相反方向的影响,这可能会导致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增加。因此,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和对流动性风险的监测具有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72
页数:2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 [J].
裘翔 ;
周强龙 .
经济研究, 2014, 49 (05) :91-105
[2]   人民币理财产品:概况、运作、风险与监管 [J].
肖立晟 .
国际经济评论, 2013, (03) :93-102+6
[3]   中国影子银行:界定、成因、风险与对策 [J].
张明 .
国际经济评论, 2013, (03) :82-92+6
[4]   委托贷款业务的特征、影响及风险监测 [J].
王家辉 .
新金融, 2013, (02) :38-42
[5]   银行理财产品对宏观金融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 [J].
段福印 ;
李方 .
上海金融, 2012, (04) :20-25+116
[6]   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 [J].
李波 ;
伍戈 .
金融研究, 2011, (12) :77-84
[7]   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及其监管:基于流动性风险的视角 [J].
陆小康 .
金融纵横, 2011, (09) :28-32
[8]   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 [J].
周莉萍 .
金融评论, 2011, 3 (04) :37-53+124
[9]   中国未观测信贷规模的变化:1978~2008年 [J].
李建军 .
金融研究, 2010, (04) :40-49
[10]   银行信托贷款类理财业务的主要风险及防范 [J].
李金泽 .
银行家, 2008, (07) :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