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

被引:120
作者
孟德友
沈惊宏
陆玉麒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县域经济; 空间耦合; 中原经济区;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2.06.002
中图分类号
F512.7 [地方交通运输概况]; F127 [地方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从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交通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2008年县域交通优势度进行评价与比较;并在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对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及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区划分。中原经济区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突出,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状空间格局;县域经济水平西北部高于东南部,山区资源县高于平原农业县;虽然各县市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均较高,但大多数县市处于中度协调或勉强协调状态;绝大多数县市交通超前发展,仅西北部边缘县市交通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中原经济区应充分依托现有的交通支撑优势,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交通的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城市综合交通可达性演变及其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基于“八五”以来淮安市的实证研究 [J].
刘传明 ;
张义贵 ;
刘杰 ;
董留群 .
经济地理, 2011, 31 (12) :2028-2033
[2]   湘江流域县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及特征分析 [J].
向云波 ;
张勇 ;
袁开国 ;
赵会丽 .
经济地理, 2011, 31 (07) :1088-1093
[3]   海南省区域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关系 [J].
黄晓燕 ;
曹小曙 ;
李涛 .
地理研究, 2011, 30 (06) :985-999
[4]   高速铁路对河南沿线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影响 [J].
孟德友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 2011, 31 (05) :537-543
[5]   省级主体功能区划的交通优势度的分析与应用——以河北省为例 [J].
张新 ;
刘海炜 ;
董文 ;
陈华斌 ;
池天河 .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1, 13 (02) :170-176+280
[6]   阿克苏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协调度评析 [J].
孜比布拉司马义 ;
苏力叶木沙江 ;
帕夏古阿不来提 .
地理研究, 2011, 30 (03) :496-504
[7]   山西省交通优势度评价 [J].
孙威 ;
张有坤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2) :1562-1569
[8]   中原经济区范围界定研究 [J].
安春华 ;
乔旭宁 ;
赵永江 ;
陈盼盼 ;
冯德显 ;
王海江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29 (06) :138-144
[9]   中原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J].
王发曾 .
经济地理, 2010, 30 (12) :1972-1977
[10]   京沪高铁对区域中心城市陆路可达性影响 [J].
蒋海兵 ;
徐建刚 ;
祁毅 .
地理学报, 2010, 65 (10) :1287-1298